社会共识与国民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基础

社会共识与国民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基础

ID:25087405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7

社会共识与国民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基础_第1页
社会共识与国民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基础_第2页
社会共识与国民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基础_第3页
社会共识与国民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基础_第4页
社会共识与国民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共识与国民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共识与国民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基础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潘维曾在《中国问题:核心价值观的迷失》一文中指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迷失,是中国社会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缺少了社会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没有了主心骨”。因此,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重大,而社会共识和公民认同是其实现之基础。  一、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结合,“一元为主、多元并存”原则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遵循价值认同的一般规律,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结合的原则,处理好“一元”与“多元”的关系。在价值认同的过程中,

2、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就是“一元”与“多元”的关系问题,要处理好这对矛盾关系,“一方面我们不能把价值认同理解为无条件的普遍有效的绝对真理或真理的表达形式,认为价值认同就是追求一种绝对的价值观念上的‘同一’。另一方面,我们的价值认同也不是放弃一切内在规定性的无条件的对各种价值观念的接受与肯定。虽然我们不拥有先天一致的意义,但是我们的价值活动从来都内含着概括多现实和寻求共性的努力”。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是坚持一元导向,即只能以一种思想理论体系作为主导思想。当下的中国,意识形态领域除了以马克思主

3、义理论为指导外,别无二选。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的同时,也要承认差异、尊重多样,允许其它价值体系并存,正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的那样,“一方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另一方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如果像改革开放以前那样,凡事要求整齐划一,抹杀个性,最终是要失败的。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形成共同信仰  在社会转型、信仰危机考验中国的情形下,形成马克思主义共同信仰是当代中国唯一正确可行的选择。荆学民先生曾指出:“当代

4、中国的信仰危机,不是说诸如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等信仰对象本身‘不再可信’了,或‘不值得再信’了,问题有可能出在我们没有能够正确的信仰他们。因此,当代中国信仰重建的任务不是非要去寻求一些新的信仰对象,而主要是深刻反省我们过去的信仰状态。”即是说,我们是有可信仰的对象,只是信仰状态出了问题,在社会激烈变革、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冲击下,主流意识形态被边缘化了,个人信仰与社会信仰发生了冲突;物质化、功利化、现实化的现代生活方式淡化了人们对人生最高境界的和社会最高理想的追求,理想信仰之类的“形而上”的东西被抛至一边

5、了。  我们应该坚信马克思主义,能够作为凝聚全国各民族、全体国民的精神寄托,集社会之合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它关于“自由王国”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科学设想和美好景愿,是我们终极追求的社会最高理想和人生最高境界。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和思想之基。列宁曾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

6、指导中国革命实践。邓小平也讲到:“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坚定的信念将全国人们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也指出:“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历史也一次次的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中国才有出路,中国才有未来。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共同理想追求  理想追求迷茫是转型期中国社会价值观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轰轰烈烈的潘晓讨

7、论发出了“人生的路怎么越走越窄”的追问,这声追问显示了当时青年们对理想、前途、人生的迷茫,并且这种迷茫也是我们今天的困扰。80年代的中国社会相对来说还是理想主义色彩较浓的一个时期,这时的人们还谈个人理想、社会理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人们越来越现实,越来越不谈理想了,个人理想缺失了,更不用说社会理想。理想的缺失影响重大,如果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无论社会或是个人人生面临重大转折时就会不知何去何从。个人理想必须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可能充分实现,只独善其身而不兼济天下,人生道路注定走不

8、了多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聚合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以及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个人幸福的目标,体现了各阶层、各群体的共同愿望,是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效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于实践,也被实践证明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伟大成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共同理想,能够引领中国现代化走出困境,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