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财经热点话题分析

“两会”财经热点话题分析

ID:25088079

大小:60.6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8

“两会”财经热点话题分析_第1页
“两会”财经热点话题分析_第2页
“两会”财经热点话题分析_第3页
“两会”财经热点话题分析_第4页
“两会”财经热点话题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两会”财经热点话题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注XX年全国今天邀请到的第财经评论员苏培两会”财经热点话题分析记者:“新结构、新契机”,关注和讯,两会。欢迎关注和讯网“看两会”今日直播,10位嘉宾是现任TV证券资讯频道新闻主编、科先生,苏老师您好!(14:20)苏培科:你好,大家好!(14:20)记者:您如何预测XX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势,以及制约这个走势的因素是什么?(14:20)苏培科:我觉得XX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应该不成问题,数据也估计不难看。只是结构性问题比较严峻,亟待改善,依靠政府投资驱动型的经济不具备可持续性,需要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充分启动,还富于民,不能再继续国进民退。另外,在这一年中,转型能不能成

2、功,出口能不能改善,都将考验XX年的中国经济。(14:20)苏培科:XX年出口形势很难大幅改善,欧美实体经济还存在着严重问题,之前仅仅只是泡沫化复苏,一旦债务危机和资产价格调整时,实体经济很有可能会再次回调,这样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14:20)苏培科:XX年的消费增速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要想改善就得搬走阻碍中国启动内需的绊脚石,比如:要尽快解决高房价,避免其抑制其他消费需求;要尽快完善社会保障,让老百姓无后顾之忧,敢于消费;要尽快改革畸形的收入分配体系,让老百姓有消费能力。(14:20)记者:近期低碳板块涨势喜人,被称为“两会行情第一波”,

3、您如何看待所谓的“两会行情”的。以及您如何判断两会后股票市场走势?(14:21)苏培科:低碳经济作为今年两会的一号提案,委员们、代表们和媒体非常关注,也是目前的焦点,这样有助于强化每一个人的环保意识和发展绿色经济的观念。但是如果将其作为题材来在股市炒作,则要小心,防止这些概念成为圈套后知后觉者的幌子。(14:21)苏培科:总结以往的两会行情,有“会前上涨、会间下跌、会后上涨”的特征。其原因我想大家不难发现,主要是博弈政策的主导。会前上涨主要是大家期待两会酝酿利好政策,历年来在两会前夕都有政府官员和政策出来刺激股市行情走强,为两会“股涨”、争取颜面的目的是不言而喻,否

4、则何以体现“政策市”的称呼。(14:21)记者:地区振兴规划政策推出以后,地域龙头轮番上涨,成为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两会后是否会终结?(14:21)苏培科:中国股市概念炒作现象较为严重,现在将一些地区规划概念轮番炒作,而这些概念究竟在什么时候才能产生效应,提前盲目地炒作只会增加股市风险。建议投资者在参与这些概念时要审慎。概念何时终结就得看炒概念的人和跟随者合适冷静下来,或者是概念炒作者要出逃时,或许也就是概念炒作冷却之时。(14:22)记者:创业板开板至今有几个月的时间了,包括近期也有一些个股的年报陆续公布,请您对创业板开板以来的表现做以点评。(

5、14:22)苏培科:从己经公布XX年年报的一些创业板公司中不难看出,一些创业板公司业绩确实呈现高增长势头,但是与其对应的高股价、高溢价相比,股价仍然被高估。从年报中的股东结构来看,一些参与过申购的机构和3个月解禁后的机构均未增仓,而是大幅减少,说明机构对创业板目前的股价和成长性并不认同,希望未介入的中小投资者切勿盲目参与。(14:23)记者: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推山会对中国的资本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14:24)苏培科: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对中国股市的历史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被畸形使用,则很有可能会在中国股市会发生变异,会与初衷背道而驰。如:融资融券高设门槛,不

6、但保护不了弱势参与者,反而剥夺了弱者的参与权,成为某些特权阶层藉此牟取“特权红利”的工具,扭曲了市场化的制度。据说,融资融券试点只允许100万以上的客户参与,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国股市中只有8万户投资者符合这样的门槛,还不到A股账户的1%,融资融券和做空机制只允许100万元以上的账户使用,而10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只能继续盼着股市上涨,而让机构和大户上下其手。对于“门槛”之外的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他们只能采取单边做多的模式,与新的赢利模式没有任何的关系。结果就不难想像,中国股市的做空机制必然会大打折扣。(14:24)记者:请问近期整个地产行业遭遇的政策瓶颈会不会影响地产

7、股的估值?您如何预测此行业后市的发展?(14:2)苏培科:宏观调控房地产行业是非常必要的,调控的目地是为了让房价趋于理性,而不是将房地产企业赶向死路。因此,有资金实力和有御寒能力的房地产企业应该不用过度担心,或许调整之时恰恰是行业整合和优胜劣汰的机会。这样就要求投资者要火眼金睛。另外,对估值可能会有影响,投资者需要注意风险。(14: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