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民乐合奏课中乐器的融合论文

浅议民乐合奏课中乐器的融合论文

ID:25100166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8

浅议民乐合奏课中乐器的融合论文_第1页
浅议民乐合奏课中乐器的融合论文_第2页
浅议民乐合奏课中乐器的融合论文_第3页
浅议民乐合奏课中乐器的融合论文_第4页
浅议民乐合奏课中乐器的融合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民乐合奏课中乐器的融合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民乐合奏课中乐器的融合论文内容摘要:文章从音乐的基本要素音准、节奏、音色等方面入手,阐述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乐合奏课中,如何实现各种乐器的融合。关键词:融和音准节奏音色近年来,在普及音乐素质教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倡导下,各类民族器乐艺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艺术院校的民族器乐专业学生日益增多,单纯的独奏表演已经不能满足民乐多种演奏形式的需要,以“吹打弹拉”为基础的有一定演奏规模的民乐合奏,成为民乐教学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毕业,而民乐合奏课则成为民乐合奏的前提和基础。由于民族乐器在音色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个性,要给非专业团体的学生上好民乐合

2、奏课,并解决在排练中各乐器的融合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国民族器乐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因各自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器乐在音高、音准、音色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色和个性,这使我们在排练中很难把握和权衡,但就是这种特色和个性却能表达特殊而贴切的音响效果和意境。如何不受这些民族器乐的制约而又为我们所用,关键问题是创造性地使民族器乐的个性相互融合。一音准是所有器乐合奏中最为重要的因素,这在民乐合奏课中是较难解决的。如果把整个乐队看作是一个和弦的话,那每一种乐器所构成的声部就是和弦织体中的每一个音,要奏出一个完美的和弦,每个音必须担当好自己的角色。首先

3、,在乐队应该有完善的调音制度,按照弦乐声部——弹拨声部——吹管声部这一顺序有秩序地校音,每个声部要有专人负责所在声部各种乐器的校音。每一个学生在演奏时可能都会注意音准问题,但这种注意的范围只限于自己,因为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时都是被当作独奏者来培养的,从乐曲的表现和处理都比较注重个性的张扬。而在参加合奏时,由于学生合奏实践经验的缺乏,容易使自己声部和其他声部不够融合。就弹拨乐器琵琶而言,左手手指按弦的力量就直接关系到音准的问题,虽然它们都有固定的“品”位,但在合奏中如果不注意聆听其他声部,情绪激动时很容易造成按音的力量过大,造成音准偏高。而在吹管乐器竹笛和唢

4、呐中,由于乐器质地的原因,吹奏时间一长,乐器发热后音准就会发生变化,这时只有自己注意周围声部的旋律音准、时刻调整音准才能真正融合到乐曲中。当然作为合奏的指挥要时刻掌握乐曲的音准,在感性指挥中也要留心捕捉不和谐的因素。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与节拍是乐曲的骨骼,节奏、节拍的不同会直接影响乐曲表达的内容。一部好的作品是作曲家巧妙地利用了严格的音域空间和节拍标准而成的,各声部之间是相互烘托相互支撑的,既有主奏声部也有伴奏声部。对于演奏基本功并不十分过硬的学生来说,要在排练中较好地掌握乐曲的节奏和节拍并不是件易事。如在《花好月圆》一曲中,弹拨声部大多扮演了伴奏的

5、角色,而且后半拍的伴奏音型较多,好多学生在演奏中很容易把后半拍演奏成前半拍。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合奏经验不足,只对旋律敏感而对节奏型的把握相对就差一些。对于这种节奏型的指挥,可以把全是后半拍弱起的节奏改为每隔两小节一个前半拍重音,逐渐适应节奏型,等到能驾驭乐曲后再改回。此外,在平时可分声部加入一些节奏型的训练,使学生在保持速度稳定性和节奏把握能力上得到提高。在排练一部作品时,最令指挥头疼的可能就是演奏者只演奏作品而不理会指挥。在这个问题上,指挥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对于乐队整体性与指挥统一性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要丰富指挥语言,使演奏者的情绪得到最大的调动。三在

6、民乐合奏课中,各种乐器达到音色的融合是最难处理的问题。现今的合奏曲目中,除去流传下来的古曲,近现代的合奏作品大多是运用西方作曲技法创作的,用传统民族乐器演奏“非传统”的作品,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音色。民乐合奏课中运用的乐器包括弹拨乐、拉弦乐、吹管乐、打击乐。如何使这四类乐器在合奏中达到较为融合的理想效果,重要的就是指挥根据乐曲需要对声部配置作出合理的调整。传统民族乐器中高音乐器居多,中音乐器除了中阮以外,中音笙、中胡、中音加键唢呐等中音乐器的产生都是同种乐器的改良。有些乐器音域宽广,可是它们的中低音区并不是本乐器的特色所在,不能总使用。人们更多的还是直接运用

7、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虽然这两种乐器并不是传统的民族乐器,但它们的使用却使乐队的声部得到丰富,音域得到扩大。在民乐队中,各声部人员数量的比例调配也会影响到乐曲的声部融合,一般说来,拉弦乐器和一些中音乐器人数较多,高音乐器和打击乐器人数较少。同时由于拉弦乐器和弹拨乐器的发音方式不同,那么这两种乐器的调配就显得尤其重要。弹拨乐器一般是特色声部和少部分旋律声部的担当者,拉弦乐器是大部分旋律声部的担当者,所以弹拨乐器和拉弦乐器一般是2∶5的比例(弹拨乐合奏除外)。这样在突出主旋律的前提下能使得旋律织体更加有层次性。除了上述谈到的问题,还有就是有些作曲或配器者在创作时

8、忽视了乐曲在演奏时现实的音响效果,当然这也是很难估计全面的。新创作的作品不经过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