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论文

mod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论文

ID:25102594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8

mod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论文_第1页
mod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论文_第2页
mod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论文_第3页
mod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论文_第4页
mod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mod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MOD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论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动物模型是研究MODS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的基础,同时也是MODS研究的一个难点。MODS是多因素诱发的临床综合征,发病机制复杂,再加上治疗因素的干扰,使得模拟MODS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特征十分困难。因此,建立标准化的和符合临床实际的MODS动物模型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在探索的课题〔13〕。在本文中,作者将根据国内外MODS模型研究的进展,结合本人的研究经验.freelodel):一次打击模型又称单相打击模型,是指用单一致伤因素一次实施或者2个

2、以上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实施复制MODS模型,是目前国内外最常见的MODS动物模型复制方式,此类模型主要模拟单相速发MODS的发病过程和临床特征〔8〕。其特点是致伤因素相对简单,多采用小动物,病程短(数小时至数日);复制出的单相速发MODS与原发打击关系密切;实验结果容易分析;常用于MODS机制研究和防治药物的筛选。2.1.1创伤复合低血容量性休克模型:低血容量性休克及其复苏与再灌注过程是创伤和烧伤后最基本的病理生理过程,也是MODS常见诱因或前置状态。由于低血容量性休克模型较好地模拟了上述过程,

3、常作为复制创伤后MODS模型的基础方式。但作者的研究表明,用单纯低血容量性休克复制MODS动物模型成功率很低,动物的反应常表现出类似“全或无”的特点〔1,5,9〕。轻度休克对器官功能影响很小,而重度休克在可逆期及时复苏,虽然动物存活率高,但MODS发生率低(小于15%);不可逆休克时,95%动物在休克后24小时内死亡。此外,动物的表现为低排高阻、低代谢和轻度的炎症反应,与临床MODS不同,此时的氧自由基损伤和肠道细菌易位也是一过性的。因此,一些学者多在低血容量性休克基础上施加创伤或感染等因素,提

4、高MODS的发生率。Chaudry等〔10〕在1989年复制出一种具有MODS临床特征的创伤休克模型,即:使用SD大鼠经乙醚轻度麻醉,在1分钟内用电刀作5cm腹壁正中切口,然后造成低血容量性休克,血压维持在5.3kPa(1kPa=7.5mmHg)1小时。之后输入4~5倍失血量的乳酸林格氏液进行复苏并维持。整个实验过程,动物基本处于清醒状态,没有进行全身肝素化,通过持续少量输液维持血压,液体复苏过程也与临床抗休克补液过程基本相似。伤后3~5日,动物体重显著降低,伴有全身炎症反应和心、肝、肺以及肠屏

5、障功能障碍,死亡率高达50%。Schlag等〔11〕在1990年采用狒狒先造成动物股骨和胫骨骨折,并在骨折部位的软组织重锤100次,低血容量性休克复制方法与Chaudry的方法相似,未进行全身肝素化,但休克较重(4.0~6.0kPa,维持4小时)。3日内,大多数动物出现典型的创伤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和代谢变化,同时有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衰竭的功能和形态改变。Schlag认为,狒狒的创伤性休克模型尤其适用于创伤性休克诱发全身炎症反应失控和多器官衰竭研究。付小兵等〔12〕设计了一种狗枪弹伤复合失血再灌

6、注致创伤性休克模型,动物多脏器衰竭发生率达30.8%。2.1.2脓毒症模型:感染或脓毒症虽然是临床MODS的最常见的诱发因素,研究人员也常采用制作感染病灶或注射内毒素的方法造成脓毒症或内毒素血症。但遗憾的是,使用这些方法复制出的MODS模型成功率并不高〔13〕。作者曾分别观察了家兔肌肉感染灶、腹膜后感染灶、盲肠结扎穿孔致腹腔感染和山羊门静脉大剂量输注内毒素(O55B5,1.0~1.5μg.kg-1.h-1)以及持续微量输注内毒素(30ng.min-1.kg-1,持续5日)5种感染模型动物的临床特

7、征、存活率和MODS发生率〔1,5〕。结果显示:只有盲肠结扎穿孔和门静脉持续微量输注内毒素模型动物能存活5~10日,并表现出高代谢、高排低阻和全身炎症反应等SIRS的临床特征,其他3组存活时间都较短。动物单器官衰竭发生率虽能达到50%,但如若不进行器官支持,多器官衰竭发生率难于超过30%。国内外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也基本相似〔5,14,19〕。从上述模型的研究得出以下经验:①动物对感染因子的作用也表现出类似“全或无”的特点。②不同种属和批号的细菌和内毒素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大,即使用完全相同的细菌或内

8、毒素攻击,动物也表现出明显的种属和个体差异。③不同剂量的内毒素及给药途径可造成动物两种完全不同的反应。大剂量快速输入能造成内毒素休克,动物在数小时内死亡,与MODS临床表现不同。而持续小剂量输入内毒素能模拟人类脓毒症时内毒素持续小量释放入血的特点,动物表现出诸如高动力循环、持续高代谢和全身炎症反应等SIRS的临床特征。④羊是复制SIRS和MODS模型的比较理想的动物。首先,羊对内毒素十分敏感,实验证明,仅用0.6μg/kg的内毒素就能造成羊肺血管损伤和PaO2降低,同时表现出高动力循环和全身炎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