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1)

mod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1)

ID:19619226

大小:16.9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4

mod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1)_第1页
mod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1)_第2页
mod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1)_第3页
mod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1)_第4页
mod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1)_第5页
资源描述:

《mod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MOD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动物模型是研究MODS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的基础,同时也是MODS研究的一个难点。MODS是多因素诱发的临床综合征,发病机制复杂,再加上治疗因素的干扰,使得模拟MODS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特征十分困难。因此,建立标准化的和符合临床实际的MODS动物模型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在探索的课题〔13〕。在本文中,作者将根据国内外MODS模型研究的进展,结合本人的研究经验,对MODS模型的标准化、致伤因素等问题进行讨论,并介绍一些实用的MODS模型,供读者参考。    1 MODS模型的标准    复制MODS模型的目的在于:模拟MODS的发病因素、病理过程和

2、临床特征,研究MODS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根据90年代的最新认识,MODS是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多器官衰竭仅是MODS的终末表现;而SIRS是机体对各种致病因素〔包括感染和非感染因素〕的全身炎症反应,脓毒症仅指感染引起的SIRS。正确理解上述概念,对于成功的复制MODS动物模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者认为,一个符合临床实际的理想的MODS实验模型应具备的标准是:①致伤因素与临床MODS常见诱因基本一致;②发病在致伤24小时以后;③有SIRS的表现;④有2个以上器官或系统的功能障碍;⑤有足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致伤因素:即在MODS模型复制时,对动物施加的各种可能诱发或加重

3、MODS的损伤性因素。采用何种致伤因素,主要根据MODS临床常见诱因、不同研究目的、动物种属和实验条件决定。根据临床常见MODS诱因,MODS模型的致伤因素主要包括各种休克、再灌注损伤、创伤和烧伤、感染或脓毒症、过度炎症、肺或肠屏障功能损害等。这些因素可以单独或复合使用,采用一次或多次打击施加于动物。必要的器官支持在复制符合临床实际的MODS模型过程中,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此外,不同种属的动物对各种MODS致伤因素的耐受力和反应性差别较大,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实验条件对致伤因素也有一定的要求。    MODS的诊断依据:根据临床MODS的定义,发病或较伤后24小时以上出现MODS方可诊断

4、,而24小时内发生MODS或死亡者,应视为复苏失败,与休克和创伤造成器官的直接损伤和死亡相区别。同样,动物MODS诊断也定在致伤后24小时。实验动物MODS的诊断依据与人类基本一致〔1,4〕,即:诱发因素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    SIRS的表现:目前尚缺乏动物SIRS的诊断标准。作者根据复制MODS模型的实践,在人类SIRS临床诊断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动物SIRS的诊断依据:①直肠温度较正常或伤前升高或降低1℃;②呼吸频率超过对照值2倍或PaCO2较对照值降低25%;③白细胞总数超过对照值的2倍或减少50%;④心率较对照值增加50%。值得注意的是,受动物麻醉或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常难于

5、测得准确的呼吸和心率。因此,上述几项中,采用直肠温度、PaCO2、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变化进行诊断相对较为准确。若实验条件许可,最好能持续监测动物的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指标的变化以及炎性介质的水平,以便更全面和精确地判断SIRS发生的时间和程度。动物发生SIRS时,心排血量减少,外周阻力增加,氧耗量和氧摄取增加,血浆急性期蛋白和多种炎性介质水平升高;多脏器组织呈炎症改变。    多器官功能障碍:动物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诊断依据与人类基本一致,所采用的实验室诊断指标也大致相同。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统一和公认的动物器官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各实验室往往根据其对MODS模型的认识、研究目的以及检测条件,制定

6、各自的诊断标准。作者根据长期从事MODS动物模型研究的经验,也提出动物的多器官功能障碍诊断和评分标准供读者参考〔1,57〕。动物的诊断标准与人类比较有如下特点:①以实验室检查为主,以排除主观和治疗因素的影响;②动物标准多采用对照值,能减少种属和个体差异的影响;③采用功能评分方法,以反映器官功能障碍的程度。    发病率和死亡率:一个理想的MODS动物模型应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根据MODS早期诊断和防治研究的要求,较适宜的MODS发病率和死亡率应在50%以上。多次打击、复合致伤,特别是进行器官功能监护和支持能提高MODS模型成功率。    2 常用的MODS动物模型    一次打击模型:一

7、次打击模型又称单相打击模型,是指用单一致伤因素一次实施或者2个以上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实施复制MODS模型,是目前国内外最常见的MODS动物模型复制方式,此类模型主要模拟单相速发MODS的发病过程和临床特征〔8〕。其特点是致伤因素相对简单,多采用小动物,病程短;复制出的单相速发MODS与原发打击关系密切;实验结果容易分析;常用于MODS机制研究和防治药物的筛选。    创伤复合低血容量性休克模型:低血容量性休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