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消渴病的病机特点及相关治则

老年消渴病的病机特点及相关治则

ID:25108721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8

老年消渴病的病机特点及相关治则_第1页
老年消渴病的病机特点及相关治则_第2页
老年消渴病的病机特点及相关治则_第3页
老年消渴病的病机特点及相关治则_第4页
老年消渴病的病机特点及相关治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年消渴病的病机特点及相关治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老年消渴病的病机特点及相关治则【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消渴病常见的病机特点及相关治则。方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收集百家之长,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老年消渴病的中医病机与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密切相关。治疗原则以滋补肾阴为主,平调阴阳,佐以活血化瘀。结论:从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立论的治法更深入地指示了老年消渴病发病的病机特点,具有确切的临床意义。【关键词】消渴病;老年人;肾阴虚;气阴两虚  笔者以中医理论为前提,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仅就老年消渴病常见的病机特点及相关治疗原则作一探讨,以求同道指正。  1病机  1.1肾阴虚肾为先天

2、之本,生命之源。因此,目前有人认为,肾虚是衰老和老年病发生的重要因素[1-3]。赵献可在《医贯·消渴论》说:“人之水火得其平,气血得其养,何消之有?期间摄养失宜,水火偏盛,津液枯槁,以致龙雷之火上炎,熬煎既久,肠胃和消,五脏干燥。”赵献可力主三消肾虚学说。肾藏精,是五脏六腑阴精之源。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阴精逐渐耗衰,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若进一步发展,“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灵枢·本神》)因此,人到老年,肾阴虚较为明显。《丹台玉案·三消》说:“唯肾水一虚,则无以制余,火旺不能扑灭,煎熬脏腑,火

3、因水竭而益烈,水因火烈而益干,阳盛阴衰构成此证,而三消之患始终矣。”丹溪认为“人身之阴,难成易亏,六七十以后,阴不足以配阳,孤阳几欲亡越。”“六七十以后,精血俱耗,平时无事,已有热证。”(《格致余论·养老论》)。故临床上老年病中肾阴亏损证型颇多,肾阴不足,阴虚燥热,发为消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肾阴虚患者以免疫功能紊乱为特征,并且机体自由基清除能力和DNA损伤修复能力下降,以致老年消渴病常见。  1.2气阴两虚消渴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常因阴虚津亏加重燥热,而燥热更是耗气伤阴,见气阴亏虚。老年消渴病以气阴两虚为基本病机,贯穿

4、始终,主要病位在肾,与肝、心、肺、脾等脏腑功能均有关系,因此,应在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指导下,从整体把握其病因病机。老年消渴病阴虚以肾阴虚为主,已如前述。明代医家戴元礼指出:“三消久久不治,气极虚。”明确指出消渴病日久势必伤气,阴损耗气、燥热耗气、过度安逸均为年老气虚的主要原因。因此,气阴两虚与老年消渴病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脾气亏虚,生化不足,气血津液生化无源,津亏液少,气血不足,形成气阴两虚。而脾虚精气不能生化,无以培补先天,致肾精亏虚,真阴不足,使机体阴亏加重,亦可形成气阴两虚;另一方面消渴病素体阴虚,特别是肾阴更显不足,容易在气虚的基础上

5、形成气阴两虚。临床上发现消渴病就诊者特别是年龄大、病史长的患者,70%以上辨证为气阴两虚[4]。“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有瘀”。  1.3阴阳失调,阴阳两虚老年脏腑功能衰减,加之精血耗伤,导致阴阳失调,阳虚不能顾护于外,阴虚则不能营守于内,阴阳失调是老年消渴病的主要内因。肾阴不足,久则伤精,或阴虚火旺,火迫精消,久则导致精气虚损,进而涉及肾阳,命门火衰,导致火衰不能蒸腾,水亏不可上升。肾为水火之宅,司藏精泄浊之职,肾失封蛰之用,精微下渗,精亏液枯,病延日久阴损及阳,或过用苦寒之品而伤阳,终至形成阴阳两亏。若脾阳亏虚,肾阳衰败,则水湿潴留,湿浊内停

6、;若心肾阳衰,阳不化阴,则水湿浊邪上凌心肺;若肝肾阴竭,五脏之气衰微,则虚阳外脱;老年消渴病上述类型多见于重症、久病者。此期可见多种并发症发作。  2治疗方法  2.1滋补肾阴古今医家对此型的治疗推崇六味地黄丸者居多,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推崇本方“造化精深,妙无伦比”。刘保林[5]报道六味地黄制剂可增加正常小鼠肝糖原的含量,降低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的血糖。刘玉琦等[6]研究结果证明,六味地黄汤能明显降低正常动物和阴虚动物的血糖含量。乐群等[7]报道用六味生脉治疗老年性糖尿病,基础方为六味地黄汤加太子参、女贞子、旱莲草、五味子等,补肾阴,不忘补

7、肾阳,以求阳中求阴。  2.2益气养阴活血气阴两虚阶段为施治之关键,由于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较隐匿,不易被发现或因症状轻微瘀血征象不明显,并发症多未出现,故该期患者往往疏于治疗或治疗不当,因此,就诊患者多以气阴两虚型为主。此期瘀血表现较为明显,并发症开始出现,且病程相对较长,针对此期气阴两虚并发瘀血的病理特点给予治疗,对于改善症状、减轻瘀血程度、延缓并发症的出现、防止疾病向阴阳两虚阶段传遍具有重要意义,故该阶段为施治之关键。  2.3平调阴阳,补阳以配阴,阴中求阳《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是以平调阴阳,交媾水火,为治

8、消渴之津梁[8]。消渴病晚期多属阴阳两虚,阴阳两虚主要为肾阴阳虚,三消源本于肾,而又终必及肾,肾为水火之脏,藏真阴而寓元阳,阴伤及阳,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