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利器——前测——以“圆锥的体积”练习课教学为例

有效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利器——前测——以“圆锥的体积”练习课教学为例

ID:25110964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8

有效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利器——前测——以“圆锥的体积”练习课教学为例_第1页
有效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利器——前测——以“圆锥的体积”练习课教学为例_第2页
有效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利器——前测——以“圆锥的体积”练习课教学为例_第3页
有效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利器——前测——以“圆锥的体积”练习课教学为例_第4页
有效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利器——前测——以“圆锥的体积”练习课教学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效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利器——前测——以“圆锥的体积”练习课教学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有效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利器——前测——以“圆锥的体积”练习课教学为例浙江余姚市黄家埠镇横塘小学(315465) 顾 依“学生的学习要建立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水平基础之上”,这是每位数学教师都深知的一条教学原则。但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却很少有教师研究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教学完全是按照教师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的,使学生被动学习数学,造成数学教学高耗低效的局面。要想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之前,就要对学生的数学水平进行前测。下面,笔者以“圆锥的体积”练习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开展数学教学的前测工作。一、前测方法前测

2、,就是在教学之前利用不同方法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测试,如掌握学生的学习经验是什么、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等,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正常情况下,我们都会采用以下几种前测的方法:(1)测试。课前出一张测试卷,了解学生相关的知识情况,以便在教学时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2)访谈。课前随机走进学生当中,与学生交流相关情况,从访谈中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以便在教学时选择最为有效的教学策略。(3)测试与访谈相结合。这种方法是在学生测试之后,针对学生在测试中出现的情况,通过访谈来了解产生的原因,这样可以更加具体、清晰地了

3、解学生的学习起点。(4)作业痕迹分析。作业是在一种自然、自主的情况下发生的学习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从学生的作业中,可以看出哪些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哪些是学生还没有掌握的内容等,学生错误的原因也可以通过分析作业来获取信息。二、前测案例呈现及分析下面,笔者就结合作业痕迹分析法来谈谈如何有效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请看下面几个学生的作业错例:通过对上述四个作业错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圆锥的体积公式掌握不牢,或者说学生还没有更清晰地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如第一个错例,学生忘记圆锥的体积计算是用底面积来乘的

4、,而不是用半径来乘的;第二个错例,学生忘记了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求出来的不是圆锥的体积,而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第三个错例,学生忘记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半径的平方,而不是直径乘以直径,所以错误产生的原因是没有把直径转化成半径来解答;第四个错例,直接用圆锥的半径平方来乘以高,忘记乘以3.14先求出圆锥的底面积了。通过学生所列的算式,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圆的相关知识,但是由于粗心,计算圆锥体积时忘记乘以3.14了。三、根据前测信息设计教案及点评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

5、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3.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教学过程:1.回顾旧知。(1)学生作业痕迹分析。(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锥的体积练习。2.实际应用。判断:图中圆锥与哪个圆柱的体积相等?(1)先让学生自己分析,再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得出结论。3.拓展提升。(1)能将直角三角形转成圆锥吗?如果能,请你算算,它的体积是多少?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也可以在纸上画一画。(2)如下图,有一根圆柱体的木料,底面积为6平方分米,长20分米,沿

6、着木料的中点,把头部加工成一个圆锥。已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40立方分米。求加工后木料的体积是多少?4.全课总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通过前测,发现学生对圆锥的体积公式记得不牢,没有厘清圆锥与圆柱体积计算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计算时出现丢三落四等现象,在复杂的问题中不能细心、细致地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上述教案完全是根据对学生前测之后所获取的信息进行设计的。上述教学中,回顾旧知时简要地与学生一起分析作业错误的原因,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使学生形成要在本节课努力听讲、认真学习的决心与信心。接着,在实际应用

7、环节中,让学生分析圆锥与哪个圆柱的体积相等。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又高于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学生要想解答这一道题目,就必须牢记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这样教学,让学生从更特别的思维角度来厘清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强化了圆锥体积一定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加深了学生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与掌握,为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这一公式来解答数学问题奠定了基础。拓展提升环节中的两道题可以促使学生从更广阔的背景出发,加强对圆锥体积的认识。通过这一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

8、中的实际问题。四、教学反思通过上述前测分析与依据前测设计的教案,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前测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1.明确学生学习起点,恰当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前测,可以知道学生的学习起点是什么,这样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来安排,不能过难,也不能没有思维含量。如上述案例中,学生的学习起点就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