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分层作业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分层作业人民版必修2

ID:25123978

大小:54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8

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分层作业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分层作业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分层作业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分层作业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分层作业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分层作业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分层作业(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练]1.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D.机械化耕种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故选C项。]2.下面关于生产工具的三幅图示,其内容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导学号:97372002】图一 石斧   图二 骨制耒耜   图三 铁犁冠A.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B.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C.使中国成为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D.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

2、力的一次革命B [首先从图片中最大限度地提取信息:图一是石制农具,图二是骨制松土工具,图三是铁制农具。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了生产力的提高,故选B项。]3.“杈耙扫帚扬场锨,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  )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家庭经营B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农谣介绍中国古代“各种农具要健全”,改进生产工具的目的在于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是古代农业生产的目的;C、D两项是古代农业的组织形式,都与材料无关,均可排除。

3、]4.下面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个体农耕B.奴隶制经济C.集体劳作D.自然经济C [早期农业生产出现的时期,是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生产力极其低下,所以只可能进行集体劳作,故选C项。]5.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最主要的社会生产模式,也正是这种模式的长期存在,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下列对这一生产模式的认识,错误的是(  )A.铁犁牛耕是形成的主要条件B.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C.是国家兴衰的重要基础D.以家庭为单位,限制了精耕细作D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6.清初嘉兴人张履祥设计了

4、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今即其遗业,为经画之如左:瘠田十亩……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池畜鱼、畜羊五六头,以为树桑之本。……竹果之类虽非本务,一劳永逸,五年而享其成利矣。”这一模式体现了(  )A.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B.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C.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D.农业和手工业协调发展C [材料中叙述的是一种生活的模式,这种生活模式首先以农业为主,其次有畜牧业和手工业,这种手工业只限于蚕桑,这说明是家庭手工业,不是大工厂生产模式。我们知道这种模式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维持家庭自身生产,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是小农经济的一种,故本题选择C项。]7.唐朝法律曾详细

5、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  )【导学号:97372003】A.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C [唐宋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是出于保障农业生产的考虑,法律严酷性只是表面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与奖励作战无关,故B项错误;上述规定保障农业生产需要的畜力,体现出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小农经济在天灾人祸面前的脆弱性,故D项错误。]8.“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

6、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此语描述的是(  )A.井田制B.均田制C.地主土地私有制D.农民土地私有制B [结合题干材料实施目的在于抑制土地兼并,其做法是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农民承担一定的徭役负担,由此可知其反映的是北魏开始实行的均田制,故B项正确。][冲A挑战练]9.“古者井田养民,其田皆上之田也。自秦而后,民所自有之田也。上既不能养民,使民自养,又从而赋之,虽三十而税,较之于古亦未尝为轻也。”这反映出作者的主旨是(  )A.呼吁健全的社会保障B.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C.主张限制自耕农经济D.抨击封建土

7、地所有制D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其田皆上之田也”“又从而赋之,虽三十而税,较之于古亦未尝为轻也”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两项属于无关项,排除;B项有一定道理,但不够全面,排除;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D项表述符合题意。]10.宋徽宗时期,大臣朱“田产连跨郡县,岁收租课十余万石,甲第名园,几半吴郡,皆夺士庶而有之”。材料所述现象(  )【导学号:97372004】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得益于政府的土地政策C.导致当时土地交易频繁D.削弱了国家控制的土地B [由材料信息可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