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业分层测评 人民版必修2

2018版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业分层测评 人民版必修2

ID:29080520

大小:36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6

2018版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业分层测评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2018版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业分层测评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2018版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业分层测评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2018版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业分层测评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业分层测评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版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业分层测评人民版必修2(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1.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导学号:68230002】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D.机械化耕种【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故选C项。【答案】 C2.下面关于生产工具的三幅图示,其内容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图一 石斧   图二 骨制耒耜   图三 铁犁冠A.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B

2、.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C.使中国成为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D.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解析】 首先从图片中最大限度地提取信息:图一是石制农具,图二是骨制松土工具,图三是铁制农具。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了生产力的提高,故选B项。【答案】 B3.“杈耙扫帚扬场锨,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  )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家庭经营【解析】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农谣介绍中国古代“各种农具要健全”,改进生产工具的目的在于提高粮食单位面积

3、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是古代农业生产的目的;C、D两项是古代农业的组织形式,都与材料无关,均可排除。【答案】 B4.下面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个体农耕B.奴隶制经济C.集体劳作D.自然经济【解析】 早期农业生产出现的时期,是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生产力极其低下,所以只可能进行集体劳作,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 C5.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最主要的社会生产模式,也正是这种模式的长期存在,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下列对这一生产模式的认识,错误的是(  )【导学号:68230004

4、】A.铁犁牛耕是形成的主要条件B.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C.是国家兴衰的重要基础D.以家庭为单位,限制了精耕细作【解析】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答案】 D6.清初嘉兴人张履祥设计了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今即其遗业,为经画之如左:瘠田十亩……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池畜鱼、畜羊五六头,以为树桑之本。……竹果之类虽非本务,一劳永逸,五年而享其成利矣。”这一模式体现了(  )A.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B.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C.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D.农业和手工业协调发展【解析】 材料中叙述的是一种生活

5、的模式,这种生活模式首先以农业为主,其次有畜牧业和手工业,这种手工业只限于蚕桑,说明是家庭手工业,不是大工厂生产模式。我们知道这种模式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维持家庭自身生产,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是小农经济的一种,故本题选择C项。【答案】 C[能力提升]7.(2016·全国甲卷)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特征分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宋代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宋初统治者实行“田制不立”

6、“不抑兼并”的政策,结果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许多人失去了土地,故选B项。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唐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商业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土地兼并严重,与坊市制度崩溃没有关系,故排除C项。北宋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使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基本解决,因此政府管理失控不符合宋代史实,故排除D项。【答案】 B8.“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材料评价的水利工程是(  )【导学号:68230005】A.都江堰   B.漕渠   C.白渠   D.井渠【解析】 由材料内容可知这是具有

7、灌溉、防洪综合效能的水利工程,由“蜀沃野千里”可判断应是李冰修建的都江堰。【答案】 A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陈文华《农具发展史》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2)材料二反映的是怎样的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

8、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