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中药对肾阳虚证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

补肾中药对肾阳虚证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

ID:25156493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8

补肾中药对肾阳虚证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第1页
补肾中药对肾阳虚证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第2页
补肾中药对肾阳虚证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第3页
补肾中药对肾阳虚证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补肾中药对肾阳虚证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补肾中药对肾阳虚证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关键词】肾阳虚证补肾中药肾阳主导一身之阳气,火衰其本则肾阳虚之证迭出,因此肾阳虚的本质一直是中医研究的重点[1]。自1959年始至今对肾阳虚证的研究已近50年了[2],现已知道肾阳虚的发病环节为下丘脑-垂体所辖的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这三条轴不同水平、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胸腺(HPAT)受抑制,从而使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功能改变。通过温补肾阳药物的“以药测证”及大量的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已确定肾阳虚的发病环节在下丘脑(或更高中枢)[3]。本文仅就补肾中药对肾阳虚证患者影响的临床观察作一综述。1肾

2、阳虚证辨证因子、辨证分型及其给药为探讨肾阳虚证辨证客观量化指标,据古今文献及各种辨证指标制定了肾阳虚证辨证因子评分表。通过对300例肾阳虚证患者的调查验证,结果表明.freelAb)的变化来研究其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表现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两组间TgAb和TmAb无显著性差异[11]。对37例肾阳虚患者和49例正常人血清以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及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素激素(TSH)。结果肾阳虚患者的FT3,FT4明显低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故认为FT3,FT4在诊断肾阳虚证上有较高的诊断价值[12]。以肉苁蓉补阳汤对

3、31例肾阳虚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FT3,FT4和TSH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肾阳虚患者的FT3,FT4均低于治疗后和对照组,而TSH则相反[13]。以激素和右归丸加黄芪、党参及真武汤、金匮肾气丸分别治疗33例脾肾阳虚型和心肾阳虚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但单纯中药治疗则疗效不能持久[14]。用真武汤加减治疗30例脾肾阳虚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以小剂量L-甲状腺钠片加真武汤加减作为实验组,以单纯L-甲状腺钠片治疗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FT3,FT4和TSH以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

4、对照组为70%,二者差异显著[15]。对30例老年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脾肾阳虚型)患者以温肾健脾中药治疗4~20周,有效率达93.33%[16]。4补肾中药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影响对38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给予口服金匮肾气丸治疗,并作治疗前后的精液分析,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丸酮(T)、泌乳素(PRL)和雌激素(E2)水平。结果金匮肾气丸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FSH,LH和T均有明显上升,而PRL和E2无明显改变。经治疗患者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达92.1%,且提高了精子数量,改善了精子质量,增强了精子活力[17]。将165例肾阳虚不育症患者随机分

5、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02例,对照组63例。治疗组以右归饮为主方,对照组常规使用甲基睾丸素。治疗组60d为1个疗程,其服用1个疗程、两个疗程和3个疗程的分别为74例、23例和5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4%(82/102),对照组为54%(34/63),两组差异显著。并且治疗组治疗前后精液数量、质量及精子活率和FSH,LH及T水平变化显著,提示右归饮对人体内分泌功能的调节及男性不育症有治疗作用[18]。以调节性激素来调整肾虚患者的阴阳平衡,对32例男性冠心病肾虚患者分为肾阴虚15例,肾阳虚17例,对照组为无器质性病变者15例。两个治疗组给予丽参注射液,疗程2周,观察其治疗前后

6、E2,.freelRNA水平,从而降低了T细胞的凋亡率。老年期T细胞过度凋亡是免疫功能下降致病的主要原因,故通过调节T细胞凋亡延缓衰老正成为一个新的抗衰老策略[25]。检测24例患者α-醋酸萘酯酶(ANAE)发现肾阳虚患者单核细胞ANAE活性显著低于肾阴虚患者,且肾阳虚患者以辅助T细胞(TH)下降为主,肾阴虚以抑制T细胞(TS)下降为主[26]。临床报道以补肾中药调节肾阴阳平衡,达到对性早熟和衰老的调控[27]。另外,利用基因芯片筛选分析肾阳虚体质的青少年外周白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已证实这些基因涉及免疫相关、发育相关、细胞生长、细胞受体、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及其蛋白翻译合成等[28

7、]。对于“证”的基因调控网络研究需要采用以基因芯片为手段研制该证的基因表达谱,如能采用有效的中药加以干预,既可通过纠正基因网络失衡,以“差异分析”而找到基因表达的差异谱,同时又是“以药测证”动态观察到与该证相关基因群遵循的规律,以此阐明证的本质[2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