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妈妈”再教育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

“年轻妈妈”再教育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

ID:25167490

大小:5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7

“年轻妈妈”再教育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_第1页
“年轻妈妈”再教育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_第2页
“年轻妈妈”再教育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_第3页
“年轻妈妈”再教育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_第4页
“年轻妈妈”再教育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年轻妈妈”再教育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年轻妈妈”再教育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年轻妈妈再教育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1年轻妈妈再教育问题现状概述  1.1概念界定  年轻妈妈,顾名思义就是年龄较小且已成为妈妈的妇女。在此文中,我们将年轻妈妈界定为在24~36周岁之间的母亲。一个目不识丁的家庭主妇对孩子教育干预越大毒害越大,年轻妈妈们的认知能力与青少年的家庭教育质量成正相关关系。  年轻妈妈再教育问题,在华林社区之外的广大西部地区、乃至全中国具有普遍性特征。该社会现象属于社会失调,表现为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失调,它影响着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并以其特殊的形式对社会公共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年轻妈妈再教育问

2、题符合社会问题的几个构成要素,因此,我们将年轻妈妈再教育问题界定为一种社会问题。  1.2问题现状  在年轻妈妈再教育问题上,华林社区具有代表性。社区有大量的年轻妈妈居住,其中包括很多待业者,作为刚刚入城不久的农村妇女,其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再教育意识薄弱,就业率低,并且她们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也没有跟着户籍的转变而及时转变。就年轻妈妈本身来讲,由于她们儿时的家庭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的变迁大潮的影响,该群体学历在初中及以下水平者占51.54%,高中与中专学历者占32.35%,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仅占16.11%(资料为华林社区居委会提供,2014年3

3、月数据)。较低的学历压制了年轻妈妈们主动接受再教育的积极性,通过结构性访谈,笔者了解到华林社区年轻妈妈们对再教育及再教育的意义与价值认识模糊。  以华林社区为例,这一群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子女的教育观念落后,方法多有不当。2.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婚后再教育意识薄弱、行为缺失。3.多属农转非市民群体,面临快速融入城市生活的适应困境。4.这一群体往往是邻里社区争端的挑起者。  1.3问题解决的必要性  着眼于未来,从长期的全局的眼光看,解决年轻妈妈的再教育问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首先,提升年轻妈妈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对家庭环境中的青少年的成长

4、意义重大。其次,待业的年轻妈妈对社区邻里间的和谐形成很大的威胁,鼓励她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可以引导她们更加积极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再次,通过引导这一群体积极学习知识技能,可以促进其经济独立与人格独立。最后,年轻妈妈的再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国民的整体素质将大大提升。  2年轻妈妈再教育问题成因  2.1传统文化对年轻妈妈再教育的影响  悠远的母系社会之后,随着私有制的确立,中国女人变得毫无社会地位可言。在几千年的奴隶与封建时代里,中国女人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让女儿识字,这就像给别人的花田里施肥,亏损的是自己家的劳力与肥料。儒家定义了君子,他

5、们坦荡荡、喻于义、怀德怀刑、文质彬彬并且和而不同、泰而不骄;相反的,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小人和女人成了君子的对立面。男人给女人打了无数道围墙之后有了足够指责女人的理由。因为传统男权文化和农业社会产生的性别歧视观念根深蒂固,其深远持久的影响对当代中国人仍有牵绊,在如今的广大西部地区,男人和女人接受教育的权利是有差别的。更为可怕的是这种教育差别意识往往伴随女人的一生,乃至影响她们的后代。  2.2市场经济条件下再教育意识淡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中国共产党一系列利好政策,使中国人民群众大大受益,人们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教育的发展,人们接

6、受教育的条件大大改善,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更加方便接受教育的同时,再教育的质量和接受再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普遍不高。年轻妈妈们对物质财富追求的同时,往往会忽视对自身再教育及可持续发展。而且繁重的家务和工作会导致年轻妈妈们再教育的时间缩减。  2.3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对年轻妈妈再教育问题的研究不能脱离对社会环境的探讨。当今中国包括年轻妈妈这一群体在内的成年人再教育意识薄弱,行为缺失,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所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结果来看,2014年我国成年人人均阅读纸质图书4.56本,与2013年的4.77本相比略有减少。  3年轻妈妈再

7、教育理论分析  3.1女权主义理论视角  英美女权主义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妇女的经济、政治和教育等公共社会生活领域的权利。妇女再教育问题作为女权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在20世纪60年代前就已经提出并寻找解决措施了,西方女权主义者提出社会性别概念,本文由.L.收集整理即人的社会性别是文化建构的产物,社会性别导致了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导致了男人和女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之间的差别。这表明,作为构成社会文化的社会性别角色是可以改变的,维护社会性别机制是完全可以被纠正的,也是必须要纠正的。  3.2妇女参与发展理论视角  妇女参与发展(enInDevelopment,

8、iddot;鲍赛罗普(EsterBoserup)的《妇女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文发表之后,她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