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腹泻相关因素的分析论文

2型糖尿病腹泻相关因素的分析论文

ID:25168321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7

2型糖尿病腹泻相关因素的分析论文_第1页
2型糖尿病腹泻相关因素的分析论文_第2页
2型糖尿病腹泻相关因素的分析论文_第3页
2型糖尿病腹泻相关因素的分析论文_第4页
2型糖尿病腹泻相关因素的分析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2型糖尿病腹泻相关因素的分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型糖尿病腹泻相关因素的分析论文【关键词】2型糖尿病;腹泻;IBS;肠动力;小肠吸收功能;肠菌群[摘要]目的对2型糖尿病(DM)腹泻及IBS腹泻患者进行肠传输、小肠吸收功能及肠道菌群等的研究,探讨DM腹泻的病因机制。方法用不透X线标志物测定肠传输。通过D-木糖试验及BT-PABA了解小肠吸收功能及胰腺外分泌功能。通过大便特检研究肠道菌群。结果与IBS患者比较糖尿病腹泻肠传输时间延长,合并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脂肪吸收不良,但小肠吸收功能并无障碍。肠道菌群失调不显著。结论继发于自主神经病变的肠动力下降及胰腺外

2、分泌功能障碍在DM腹泻的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菌群失调及小肠吸收功能障碍对DM腹泻的发病意义不大。[关键词]2型糖尿病;腹泻;IBS;肠动力;小肠吸收功能;肠菌群Studyoninvolvementsintype2diabetespatientse,smallboicrofloraintype2diabetesandirritableboeofdiarrheaandtoassessthemechanismsofdiarrheaindiabetes.MethodsRadiopaquemarkerseinca

3、sesinedinpatientsicrofloraofthosecaseseofpatientspairmentofexocrinepancreaticfunction,fatmalabsorptionallboicroflorailarinbothgroups.ConclusionSeveralmechanismsmayresultinchronicdiarrheainDM.Theseincludetheintestinalmotilityabnormalitysecondarytoautonomic

4、neuropathyandimpairmentofexocrinepancreaticfunction.Intestinalmalabsorptionandintestinalmicrofloraimbalanceseemstobenotthecausesofdiabeticdiarrhea.[Keyotility;smallboicrofloraDM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较普通人群明显增加[1],高达76%[2],其中腹泻的发生率为8%~22%[2],一般为慢性腹泻,临床特征为顽固性间歇性腹泻.freell

5、作对照,口服BT-PABA0.5g饮水250ml,BT-PABA经胰酶分解成PABA后,从尿液排出,收集6h尿液,可了解胰腺外分泌功能,结果>64%为正常。1.2.4肠传输时间检查前3天停用影响胃肠道功能的药物,保持正常作息习惯,检查日1次吞服20根钡条(长10mm,直径1mm,分置于2个胶囊内),72h摄腹部X线平片观察有无钡条残留,残留率<20%为正常。1.3统计学方法所有计量资料以(x±s)表示,应用统计软件进行,采用χ2及t检验。2结果两组患者大便特检菌群失调发生率DM组较IBS低,而脂肪吸收障碍

6、则以DM组较重,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图1)。肠传输时间、胰腺外分泌功能及小肠吸收功能见表1。注:A:菌群失调,两组比较,P<0.01;B:大便中发现脂肪细胞,两组比较,P<0.01表1DM腹泻与IBS腹泻小肠吸收功能、胰腺外分泌功能及肠传输时间比较(略)注:两组比较,*P>0.05,#P<0.01,△P<0.053讨论IBS患者尤其腹泻型肯定存在肠道菌群失调[4,5],本组IBS菌群失调发生率为80%,DM腹泻菌群失调发生率为56.4%,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显示DM腹泻菌群失调情况相对不严重,文献报道正

7、常人菌群分型结论尚需斟酌,不能将菌群失调提高到DM腹泻致病因素的地位,它可能只是腹泻所继发。文献报道:(1)DM慢性腹泻中有43%出现小肠细菌过度生长[6],影响脂肪吸收;(2)自主神经病变致胆囊神经受累,影响胆汁规律性排泄;(3)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在胰腺B细胞损伤引起的DM患者中胰腺外分泌功能常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可引起脂肪吸收不良[3]。本研究DM组与IBS组比较,大便中脂肪细胞多见,说明脂肪吸收不良。D-木糖试验两验间无差异,提示DM腹泻小肠吸收功能并无障碍。胰功肽试验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示D

8、M腹泻存在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通过不透X线标记物测量肠传输时间,笔者观察到2组患者均有钡条残留情况,王景杰等[7]报道腹泻型IBS小肠传输时间缩短,但随着胃肠动力检测技术的进步,IBS胃肠动力学异常并不能肯定[8],本次试验亦证实IBS腹泻患者并非全表现为结肠运动的加速。国外DM动物试验提示结肠动力兴奋性增加[9],DM腹泻由于胆碱能活性下降,β-肾上腺素受体活性增加,导致肠传输加快[10],但国内多数研究表明DM小肠传递时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