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ID:25177196

大小:4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8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WORD格式可编辑《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石家庄市井陉矿区教研室张丽辉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感受作者面对逆境时的复杂心境,学习他乐观处世的从容心态。3.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品味本文优美的意境,感悟作者复杂的情怀。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2.小组合作,品味探究,形成个性理解。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苏诗导入,了解作者及背景,激发兴趣1.当我们登高望远,面对滔滔江水时,会禁不住高声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在中秋佳节仰望皎皎明月时,会禁不住

2、深情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说起庐山,我们会这样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起西湖,我们会这样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如果生活中遇到挫折了,我们会这样安慰自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如果我们老了,不再年轻了,我们仍然会激励自己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专业技术资料整理WORD格式可编辑同学们,这些文字,这些名句,滋润着我们的心灵,陶冶着我们的情感,美丽着我们的人生。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苏轼)2.苏轼何许人也让我们走进苏轼,了解苏轼。(出示苏轼图像)齐读。(投影:苏轼简介)3.我相信此时此刻我们

3、的脑海里一定蹦出了这样一些字眼儿:比如了不起,伟大,杰出、卓越……可是你们知道吗?苏轼的一生也是非常不幸的,屡遭贬谪,历经坎坷。身处逆境、困境的他……(出示投影写作背景)。让我们一同走进他“闲着”的日子——《记承天寺夜游》。(出示投影)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请注意字音和节奏。(出示投影)2.指名朗读,并对其他同学提出听读要求。学生评价。(只让一生读)提示:字音读得准吗?节奏把握得好吗?3.教师范读。学生齐读。4.(在学生发现朗读问题的基础上)我们朗读古文不仅要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还要能理解课文的意思。现在就请同学们借助文下注释,弄清课文大意,找

4、出不懂的地方圈画出来,小组讨论解决。(出示投影)5.下面请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吧。哪位同学代表小组翻译课文呢?机会多多,请看大屏幕,抢答开始。点拨:古文和现代汉语在语序上时有不同,需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将倒装的成分调前来。评价:几个组的表现都不错。下面还有不少挑战在等待大家哦,继续努力。(投影:比一比)6.我们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齐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会读得更有味道,一定能更好地理解东坡先生的心境。三、精读课文,细析悟情现在,让我们继续走近苏轼,与苏轼对话专业技术资料整理WORD格式可编辑。请大家思考如下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看哪个小组学习效果最佳。(投影出示)1.作者为什么想

5、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2.作者夜游为何去“承天寺”找张怀民?3.作者见到了怎样的夜景?(用原文回答)你有何感受?请用“这句话真妙,妙在——”这样的句子表达。4.面对所见夜景,苏轼生发了怎样的感慨?(用原文回答)你是如何理解他的这种感慨的?(1)小组学习,合作探究(2)小组展示,教师点拨(一)明事件1.在寂寞、无聊的夜晚,本无事可做,猛然觉察到月色的美丽,终于找到了一件令自己高兴的事来做,什么事呀?(“夜游”)2.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共同赏

6、月的人应当是志同道合之人,有着高雅志趣,浩然正气,心胸坦荡的人。世上那些庸俗势利之徒,是不配来与自己共同赏月的。)作者只寻张怀民,一方面表明他志趣高雅,而世上庸俗之人太多,少有志同道合者;另一方面也暗示其处境,无人敢与之交往,与下面的“闲人”相应。师:原因有三:一是,大家说的经历相同——被贬,同是天涯沦落人。二是,我们可能都有这样这样的经历和体会,一份喜悦和美好总想着与人分享,这个与我们分享的人一定是我们的(知音),所以苏轼要找的张怀民一定的知心的朋友,课文中的那个词句看出(“遂”“亦”“相与”)我们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飞起来,想像苏轼敲开承天寺的门,苏轼仰头望月,怀民也仰头望月,然后二人

7、相视而笑,甚至牵手步于中庭的情景。三是,也暗示其处境,无人敢与之交往,怕受牵连,与下面的“闲人”相应。专业技术资料整理WORD格式可编辑(二)赏月景苏轼在夜游时看到了怎样的美景啊?请用“这句话真妙,妙在”的句式回答。1.小组展示。2.请看这样两个句子,(生齐读)(投影:品一品),体会出比喻的妙处。小结:此句运用比喻形象生动。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