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ID:25180514

大小:106.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8-11-18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1页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2页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3页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4页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练习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练习及答案第一篇:《曾巩、苏轼、苏辙同题作品《刑赏忠厚之至论》的高下比较》曾巩、苏轼、苏辙同题作品《刑赏忠厚之至论》的高下比较香港中文大学黄坤尧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正月,以翰林学士欧阳修(1007一1072)、端明学士韩绛(1012一1088)、翰林学士王硅(1019一1085)、侍读学士范镇(1008一1088)、龙图阁直学士梅挚同知礼部贡举,辟梅尧臣(1002一1060)为参详官,又称小试官。正月初七日人闹,凡锁院五十日。六人批阅考卷之余,赋诗遣兴,相与唱和,编为《礼部唱和诗》,得古律歌诗173篇。欧阳修为了提倡平易流畅、

2、言之有物的文风,乃裁抑文句奇僻的太学体,选拔388人。①朝廷支持欧阳修,特准礼部奏名进士凡参加殿试者,皆赐及第。闻名者有曾巩(1019一1083)、苏轼(1037一1101)、苏辙(2039一1112)、程颖(1032一1085)、张载(1020一1077)、朱光庭(1037一1094)、吕大钧(1029一1080)、家定国(1031一1094)等,号为得人。《续资治通鉴长编》云:春正月癸未,翰林学士欧阳修权知贡举。先是,进士益相习于奇僻,钩章棘句,寝失浑淳,修深疾之,遂痛加裁抑,仍严禁抉书者。及试榜出,时所推誉,皆不在选,嚣薄之士,候修晨朝,群聚低斥之,至

3、街司逻吏不能止;或为《祭欧阳修文》投其家,卒不能求其主名置于法。然文体自是亦少变。②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亦云:嘉枯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①李煮(11巧一1184)云:‘丁亥赐进士建安章衡(1025一1099)等二百六十二人及第,一百二十六人赐同出身。是岁进士与殿试者,始皆不落。”《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五,世界书局1961年版,第5页。②<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五,第I页_是年士子刘辉为文怪异,落第,遂痛改文风。后二年,为修所举,中状元参见洪本健:《宋文六大家活动年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37页救之。

4、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疑曾子固所为子固,文忠门下士也,乃置公第二。案嘉佑二年是北宋古文运动发展最重要的里程碑,欧阳修就文论文,一举而提拔了曾巩、苏轼、苏辙三人,后来都成了古文大家,除了后继有人之外,甚至对整体社会及改革文风方面都有普及和深化的教育意义。加上前一年嘉佑元年(1056),欧阳修先后与苏询(1009一1066)、王安石(1021一1086)相会于沛京,诗文往还,一见如故,当时北宋的古文名家全部汇聚于欧阳修门下,后代称之为六大家,允称文坛盛事。30年后即宋哲宗元佑三年(1088),苏轼权知礼部贡举,

5、孙觉(1028一1090)、孔文仲(1033一1088)同知贡举,黄庭坚(1045一1105)等参详,晃补之(1053一1110)、廖正一等点检试卷,李公麟(1049一1106)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练习及答案。、张未(1054一1114)为考校官。三月放榜,章援等登第,而李鹿(1061一1111)落榜。当时文采风流,尤以诗词为胜,倾动天下,号为苏「1。元佑八年(1093),黄庭坚、秦观(1049一1100)、张来、晃补之并列史馆,时人称“苏门四学士”。欧阳修、苏轼先后主持文坛,而欧门、苏门则更是人才汇聚的地方,千秋百世,尤令人艳羡不已嘉佑二年衡文的试题

6、为《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之作一出即引起欧阳修的注意,这是他心中第一名的作品,甚至还误以为是门生曾巩所作,为避嫌而屈居第二后来苏轼《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选人《古文观止》等书之中,人所共知,传播亦广。至于苏辙《刑赏忠厚之至论》及曾巩《刑赏论》仅见录于二家的文集之中,曾巩文甚至更是辑佚之作,不入本集《元丰类稿》之内。‘里曾巩、苏辙二文一直以来都未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讨论不多。大底是文章高下有别,尤其是在苏轼凌厉的锋芒之下,难免就更有点相形失色了。案试题《刑赏忠厚之至论》见于《尚书?大禹漠》:皋陶曰:帝德圈想,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宵过无大,刑故无

7、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苏辙:柒城后集、卷二二.、苏辙集》.中华书局玉99。年版,第1117一1川8页辑目金划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卷一一参陈杏珍、晃继周点校:岁曾巩集少,中华书局19凡4年版.第759页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①孔安国传云:“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可见命题原出孔传,要求考生就经典的大旨有所发明,说明怎样从刑赏的施行中表现忠厚之至的仁爱情怀,申论治国之道。这是一条颇费心思的题目,尤其是题目没有点出经传中的“疑”字,残缺不全,好像要考生直接探讨刑赏与忠厚的关系,究竟刑赏与忠厚有什么关系呢?真有点像考IQ

8、的智力测验,难度亦高。不过曾巩、二苏三文皆出大家手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