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虚词“固”

古代汉语虚词“固”

ID:25192842

大小:20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16

古代汉语虚词“固”_第1页
古代汉语虚词“固”_第2页
古代汉语虚词“固”_第3页
古代汉语虚词“固”_第4页
古代汉语虚词“固”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虚词“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虚词“固”词性用法、用例及意义“固”字的介绍“固”是一个形声字,从口,“围”的古体字,象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古声。本义,坚,坚固。虚词“固”的词性“固”作为虚词有两种词性:情态副词和连词。情态副词是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表示一定的情态或语气的词语(有的语法著作把表示语气的副词另立一类,称为“语气词”)。情态副词的分类:1.表动作快:立、即、遽、猝、暴、亟、乍。2.表动作连续或反复:乃、遂、更、复、亦、辄。3.表动作经常与持久:每、时、雅、数、亟、恒、累、素。4.表动作短暂或特意:聊、且、姑、故、固、权。连词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或句子,

2、表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本身无实在意义。按其所表示的结构、逻辑关系可分为:并列关系、层进关系即递进关系、选择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因果目的关系、假设关系和修饰关系等。“固”的用法、用例及意义“意义”是现代人按现代汉语的习惯所做的解释,同一意义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解释;而“用法”却不这样,某一虚词在特定句子中的用法是有语法规则的,它具有稳定性。(一)作为情态副词的意义1.执意地,坚决地例:(1)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史记·蔺相如列传》(2)少年固强之。——《聊斋志异·促织》2.必,一定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

3、苦而终穷。——《楚辞·屈原·涉江》3.原来,本来例:(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4)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孟子》4.当然,仍然例:(1)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教战守策》(2)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钟山记》5.确实例: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6.已经例: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矣。——《指南录·后序》7.通胡,何,何故例: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

4、,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庄子·天地》8.由情态副词扩展出来的一些词组意义例:固却(坚决拒绝)固谢(执意推辞,谢绝)固获(执意据为己有)固让(再三辞让)固众(固然很多)固必(引申义:一定;当然)(二)作为连词,通“故”,所以,因此。例: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封建论》(三)“固”可以和语气词“也”直接结合成“固也”,成为一种凝固形式,在古代汉语中比较常见,意思大致相当于“本来如此”或“当然如此”,常用在对话时的应答。例:赵高曰:“臣欲谏,为位贱,此真君侯之事。君何不谏?”李斯曰:“固也!吾欲言之久矣!”——

5、《史记·李斯列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