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

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

ID:25204982

大小:2.09 MB

页数:78页

时间:2018-11-18

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_第1页
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_第2页
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_第3页
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_第4页
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書的注解句讀標點、翻譯了解古书注解的类型、体例、内容和术语等常识。古书的句读主要是了解古书的句读标点的一些起码常识。文言文的翻译主要是了解翻译的基本要求和方法。1古書的注解2一、古注的沿革正式为古书作注,始于汉代。 郑玄,字康成,师承马融,成就在马之上,遍注群经。《尚书注》、《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等。3高诱《战国策注》 《吕氏春秋注》 《淮南子注》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注) 王逸《楚辞章句》(注) 服虔《春秋左氏传注》4魏晋南北朝:何晏《论语集解》魏王弼《周易注》 《老子注》郭象《庄子注》郭璞《尔

2、雅注》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5魏晋南北朝三大注:裴松之《三国志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郦道元《水经注》(疑为汉·桑钦著《水经》)6唐代:颜师古《汉书注》(班固) 李善《文选注》(梁·萧统编) 陆德明《经典释文》(释难义、难音)成玄英《庄子疏》孔颖达《五经正义》(易、诗、书、礼、春秋左传)7宋代:朱熹《四书集注》(《四书章句集注》)《诗集传》 《周易本义》 《楚辞集注》邢昺《论语》《孝经》《尔雅》作疏 孙奭《孟子》作疏8《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尚书》伪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诗经》西汉毛亨传

3、、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周礼》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东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十三经注疏》9《春秋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论语》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汉赵歧注,宋孙奭疏《十三经注疏》10清人对小学专书《尔雅》、《方言》、《说文》、《释名》有全面深入的研究,其注释的成果颇丰。11清代“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义证》朱骏声《

4、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 《说文释例》戴震《方言疏证》邵晋涵《尔雅正义》郝懿行《尔雅义疏》王先谦《释名疏证补》12二、古书注解的类型1、传 “传,传也,博释经义,传示后人。”2、注 本义是灌注。唐·贾公彦《仪礼疏》:“注者,注义于经下,若水之注物也。”段玉裁《说文注》:“解经以明其义曰注。” 广义的“注”包括传、笺、注、疏、正义、集解。凡是给前人著作作注解皆称为“注”。133、笺《说文》:“笺,表识书也。”笺是对传的再解释,是对经文和前人的注解有所阐发和补充而标注在旁边。144、疏 疏是相对于“注”而言的,

5、是在“注”的基础上进一步作注,既解释正文,也解释注。如《周礼》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庄子》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155、正义意思是解释经传而得其正确的意义。其实与“疏”同实而异名。唐孔颖达作五经正义,实际上是疏。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焦循的《孟子正义》都等于疏。 但,不是所有的正义都等于“疏”,如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并不是对注的注。6、章句即“离章辨句”,除了解释字、句外,还串讲文章大意,如赵歧《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孟子章句》中有“章指”专门解释每一章的大意。167、集解、集注、集释 汇集前代各家注

6、疏于一体,再加上自己的见解。如朱熹《诗集传》、《四书章句集注》。何晏的《论语集解》其中的“马曰”“包曰”“孔曰”是引用马融、包咸、孔安国的注,不标明“某曰”的才是何晏自己的见解。何晏在《论语集解·序》说:“集诸家之说,记其姓名;有不完者,颇为改易。”裴因《史记集解》,清郭庆藩《庄子集解》等。17经传 笺 疏集解今人注译《诗经》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朱熹集注余冠英译注18三、古书注解的术语1、曰、为、谓之——略等于“叫做”。 被释词置后,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论语·先进》:“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朱熹注“谷不熟曰

7、饥,菜不熟曰馑。”《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菜不熟为馑。《楚辞·离骚》:“各兴心而嫉妒。”王逸《楚辞章句》:“害贤为嫉,害色为妒。”(嫉才妒妇)19《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毛传:“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尔雅·释器》:“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四字同有“刻”意)202、谓——说的是,是指,是说。 被释词置“谓”前。与“谓之”不同,常用于指明范围或说明被释词所比喻、影射的事物。《礼记·王事》:“天子无事。”注:“事谓征伐。”(范围,“君之大事在‘祀’与‘戎

8、’”,“征伐”即“戎”。)《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杨倞注:“本谓农桑。”(比喻)213、貌,之貌——“······的样子” 用在形容词或动词的后面,表示事物的性质或行为的状态。《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郭象注:“泠然,轻妙之貌。”《论语·阳货》:“夫子莞尔而笑。”何晏注:“莞尔小笑貌。”224、犹——“等于说” 往往是用近义词作注。被释词与释词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