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p在骨科领域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bmp在骨科领域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ID:25209677

大小:6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7

bmp在骨科领域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_第1页
bmp在骨科领域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_第2页
bmp在骨科领域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_第3页
bmp在骨科领域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_第4页
bmp在骨科领域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bmp在骨科领域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BMP在骨科领域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者:彭吾训龚跃昆李世和王鑫吴仕峰【关键词】骨科  1965年Urist等[1]发现骨基质中含有能够诱导异位成骨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icprotEin,BMP)以后,研究者们经过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证实,BMP能够诱导间充质细胞不可逆地分化为骨、软骨、韧带、肌腱和神经组织。基于BMP的安全性和高效诱导成骨活性被越来越多的实验所证实,在一些国家BMP已进入大规模的临床实验阶段。在骨科领域中,BMP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治疗新鲜骨折  鉴于临床上某些部位和某些严重骨折发生骨不连的比

2、例较大,研究者们试图应用BMP的高效成骨活性,辅助治疗这种类型的新鲜骨折,以降低其骨不连的发生率。关于BMP治疗新鲜胫骨骨折、股骨骨折、尺骨骨折和桡骨骨折的大量动物模型实验研究已经证实,BMP在治疗新鲜长骨骨折方面是安全有效的。近年来,已有学者进行BMP治疗人新鲜长骨骨折的临床研究,1997年,Michael等[2]应用BMP复合Ⅰ型胶原和自体红骨髓治疗132例新鲜骨折,对照组117例以自体髂骨移植。随访2年,试验组与对照组愈合率差异无显著性(P=0.94),但对照组术后感染率高于试验组(P=0.003),其余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33)。  试验组12例

3、术后出现一过性血浆牛胶原抗体,但对伤口愈合和骨修复无明显影响。他们认为:与自体髂骨移植相比,BMP复合Ⅰ型胶原和自体红骨髓治疗新鲜长骨骨折是安全有效的,并且缩短了手术时间和减少了术后感染。美国创伤中心对12例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采用rhBMP-2和可吸收胶原(rhBMP-2浓度是0.43mg/ml)通过伤口导入,12例患者中的9例在6个月内骨折修复[3]。最近,TuvekTJ等报道了用rhBMP-2和可吸收胶原结合外固定器或髓内钉治疗12例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术后16周9例患者骨折愈合,3例患者需再次行骨移植术[4]。目前,美国FDA已经批准将开放性胫骨骨折作为评

4、价BMP的临床实验模型。  2治疗骨缺损、骨不连  骨缺损、骨不连是矫形外科棘手的难题之一。应用BMP治疗骨缺损、骨不连的动物实验开展得较早较多,并且大多数实验结果显示,复合BMP的骨移植效果优于骨移植治疗的金标准―自体骨移植,或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者已着手BMP在骨缺损、骨不连患者上的临床研究。Johnson等[5]评估了hBMP复合非胶原蛋白和脱抗原自溶异体骨(AAA)治疗顽固性骨不连、干骺端部分缺损、骨干片段性缺损的疗效。平均75mghBMP和75gAAA与非胶原蛋白复合,然后移植入33例骨缺损患者。治疗效果3例优、25例良好、2例

5、中等。28例骨愈合而没有进行二次手术。Johnson等[6]还应用BMP扩增,在25例患者中的24例胫骨骨不连和节段性骨缺损获得优良愈合。另外有研究报道,在15例股骨创伤后骨不连并缩短畸形的患者中,运用hBMP和非胶原蛋白复合物异体骨移植,桥接骨断端之间的缺损,并用螺钉接骨板固定,进行一期骨延长。结果9例股骨恢复等长,3例增长在1.5cm以内。hBMP和非成胶蛋白复合物异体骨移植表现为渐进性重塑和融入受者股骨骨皮质中[7]。1991年,胡蕴玉等[8]用BMP复合异种骨治疗38例骨缺损、骨不连患者,术后免疫学检查无明显异常,伤口无排异反应,全部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

6、以上者30例,除1例外均获得满意骨愈合。同年,Khouri等报道,纯化BMP-3能够将位于硅管中的带血管肌瓣转化为股骨形状,为治疗骨缺损提供了新思路。1997年,侯希敏等[9]报道用煅烧骨(BC)与BMP复合治疗53例创伤性骨缺损、骨不连、骨延迟愈合等患者,42例获随访,以影像学检查和功能恢复为评定指标,结果全部有效。其中14例骨不愈合在术后2.5~4个月(平均3.1个月)愈合。除术后体温稍有升高外(最高38℃),未见异常反应。FriedlaenderG等[10]于1992~1996年应用交锁钉及BMP-7复合Ⅰ型胶原治疗63例胫骨骨不连,采用随机、单盲原则,对

7、照组61例采用自体骨移植,疗效优于对照组。他们还报道了一个多中心应用rhBMP-7治疗骨不连的临床实验结果。结果显示,rhBMP-7与自体骨治疗骨不连一样成功。2002年,JingushiS应用三磷酸钙做rhBMP-2的载体,在肌肉内诱导成骨并维持形状,然后将诱导骨移植到骨缺损处,并维持血供,从而获得大量带血管的自体骨。同年,TsuruM等将rhBMP-2与聚合物凝胶共同放入钛网圆柱中,再放入缺损部位。结果5例骨折完全修复,而对照组无一例完全恢复。虽然应用BMP在骨缺损、骨不连患者上的临床研究颇多,但是,并非所有的临床研究都取得普遍满意的效果,与自体骨移植直接比

8、较时更是如此[5]。为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