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类文明兴衰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反思

对人类文明兴衰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反思

ID:25247661

大小:5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9

对人类文明兴衰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反思  _第1页
对人类文明兴衰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反思  _第2页
对人类文明兴衰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反思  _第3页
对人类文明兴衰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反思  _第4页
对人类文明兴衰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反思  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人类文明兴衰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反思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人类文明兴衰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反思【摘要题】生态文化与环保意识【正文】一、文化、文明与生态环境所谓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的演进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通过民族形式的发展,形成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延续性,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续性是文化发展历史延续性的基础。文化的传播具有地域性,不同的区域环境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从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看,文化是人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文化是在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认识与改造过程中发展

2、和创造出来的。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摩尔根把文化的发展分为七个阶段,即低级蒙昧社会→中级蒙昧社会→高级蒙昧社会→低级野蛮社会→中级野蛮社会→高级野蛮社会→文明社会。每个文化阶段的标志是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密切相关的。如在人类文化的低级蒙昧社会阶段,人类生活在原始的生态环境中,依靠野果为生……文明社会始于表音字母的发明和文字的使用。[1]由此可见,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正是和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利用与改造同步的。在人类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中产生和发展了文化。因此,在人类文化的进程中,无一不包括了生态环境的因素,也无不打上了生态环境的烙印。总体

3、看,人类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是由自然文化、民族文化和科学文化三个层次组成的。不同历史时期以不同的文化层次作为主流,并以此成为特定时代文化的主要特征。其中,自然文化是人类进入社会生活时的第一文化,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基础。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初期,人类的祖先在自然文化上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这就是原始的图腾文化。人们崇拜动植物、山、水、风、雨等自然现象,视其为神的化身。因为当时的人类十分脆弱,居住区域有限,对自然一无所知,根本没有能力改造自然,只能被动适应自然,这也就决定了原始的文化只能是自然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居住区域逐步扩大,对生

4、态环境的了解加深。生态环境的差异和人类适应能力的增强,使自然文化的差异逐渐增大,导致文化发展的随机涨落与分异,使人类社会从部落向民族形态逐渐演化,从而奠定了民族文化的基石。民族文化的产生,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出现,使民族文化渐趋成熟,形成了绚丽多彩、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人类文化史上灿烂的篇章。科学文化植根于自然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沃土中,它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随着人类利用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和各民族之间交流的加强,自然文化、民族文化和科学文化相互融合,兼容并蓄,产生了更加绚丽多彩的先进的人类文化,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二、文化与文明的

5、生态学涵义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文化是指人类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由于人类具有明显的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作为生物的人,对环境的生态适应使人类产生了不同的人种,在体质形态及生理、生态等特征方面出现了差异的人群。作为社会的人,以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自己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实现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从而形成了自然文化、民族文化和科学文化三个层次组成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不同历史时代以不同的文化层次作为主流,并以此成为特定时代文化的主要特征。人类之所以能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关键在于人类具有文化。人类通过文化的传授和知

6、识的共享,一代又一代地传递,这就是文化的生态适应性。由于文化的进化而导致了整个人类社会的进化。由于有了文化,人类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因此,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文明是指某一地域文化对生态环境的发展过程。人类用文化来适应生态环境,也用文化来改造生态环境。环境与文化的协同进化,推动了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但如果某一文化的发展过程与生态环境不协调,就会引起生态危机、资源耗竭等问题,当人类最终无法用文化来适应新的生态环境时,必将导致文化的退化和文明的衰亡。三、对人类文明兴衰的反思有人曾用这样一句话来勾画人类历史进程:“文明人跨过地球表面,足迹所过

7、之处留下一片荒漠”。这种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用它来形容某些文明的消失,却是非常生动形象的。今天,人类已经践踏了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大片土地,这正是人类文明不断从一处移向另一处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若干古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1.巴比伦文明的衰落。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在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下游,即美索不达米亚,现今的伊拉克建立了域邦,这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它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文字的社会,时间约在公元前3000年。使用文字的同时,苏美尔人在幼发拉底河流域修建了大量的灌溉工程。这些工程不仅浇灌了土地,而且防止了洪水。

8、巨大的灌溉工程网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使数百万的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去从事工业、贸易或文化活动,他们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巴比伦文明。然而,经过1500多年的繁荣后,到公元前4世纪辉煌的古巴比伦文明却衰落了。如今在当年古巴比伦城池的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