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同课异构”教学研究的几点思考——以《时代的脉搏》一课为例

对“同课异构”教学研究的几点思考——以《时代的脉搏》一课为例

ID:25248980

大小:89.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11-19

对“同课异构”教学研究的几点思考——以《时代的脉搏》一课为例_第1页
对“同课异构”教学研究的几点思考——以《时代的脉搏》一课为例_第2页
对“同课异构”教学研究的几点思考——以《时代的脉搏》一课为例_第3页
对“同课异构”教学研究的几点思考——以《时代的脉搏》一课为例_第4页
对“同课异构”教学研究的几点思考——以《时代的脉搏》一课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同课异构”教学研究的几点思考——以《时代的脉搏》一课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同课异构”教学研究的几点思考——以《时代的脉搏》一课为例朱小林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自从2009年《中国美术教育》杂志开设“一题多解”专栏以来,全国各地的美术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呈现了三十多个同课异构研究案例。这些案例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方案参考文本,拓宽了他们选择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手段的视野和思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助益良多。作为《中国美术教育》的忠实读者,笔者也从中获得了许多启发,并引发了相关思考,现结合不久前我们组织实施的《时代的脉搏》同课异构教学研究中的四则教学案例谈谈自己的心得。一、研读课标是“同课异构”的基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

2、“课标”)是目前实施高中美术教学的法律依据和行为指南。教师只有认真研读课标,才能真正把握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评价标准,对教材的理解也才能更准确、更到位.。教材中每课的编排都有其核心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通过一定的内容编排、材料组织、结构方式体现编写意图,只有准确把握课标精神、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异构”才会更有意义,才不会“跑题”。《时代的脉搏》为湖南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编著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7课,主要包括社会思潮嬗变中的中国美术、社会思潮与西方美术两大板块,具体涉及了解不同的社会思潮、社会思潮影响美术发展、美术作品反映社

3、会思潮的不同方式和特点等内容。教材中设置的“思考与交流”“活动建议”两个栏目,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通道,找到学习抓手。本课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主要有两个层面。第一是认知层面,即正确认识美术发展与社会思潮的关系。一方面,社会思潮影响美术的发展变化,这种变化既体现在美术作品题材内容上,也体现在形式风格上,在某一时期带有普遍性、共同性;另一方面,通过美术作品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生活、社会思潮。第二是能力层面,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搜集、归类、整理、分析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从单幅作品联系多幅作品,寻找共同特征和规律,学会更深层次地鉴赏美术作品。因此,本课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对单幅

4、作品的题材与形式分析上,而应结合具体作品了解某一时期美术发展的共同性,探寻这种共同性与社会思潮的关系。课标要求在美术教学中“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四位教师在认真研讨课标、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了较为明确的教学目标,目标的设定与课标精神和教材编写意图基本吻合,在教学中注重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在学习方式上采用了导学案建立学习路径,运用合作学习、探索交流、尝试体验等多种方式,强调学习的参与性、体验性,既有学生的自由表达,也有教师的小

5、结归纳,并且大都运用了以点带面、话题引入、比较鉴赏的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性和问题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合理选择是“同课异构”的关键不同地区、学校由于在教学条件、学生经验、资源环境、教师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教学同一内容时,必然存在不同的教学选择,包括教学内容的处理、范例与材料的取舍、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运用、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学习活动的设置等。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教学选择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理的。所谓合理,就是要符合不同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特点和认知规律,符合教学规律,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而要做到合理选择,关键看能否最优化地帮助学生获得。在这次教学

6、研究活动中,四位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目标,在内容的处理、范例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策略与手段的运用等方面,可谓各有千秋。1.内容处理与范例选择。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既要考虑难度和容量,也要考虑教师的优势和学生的基础;在范例的选择上,着重考虑其典型性,应充分理解教材中所选图例的意义,自主替换或补充的图例应该问个“为什么”。李曙光老师基本按照教材内容和编排顺序组织教学内容,所选范例注重经典性,以教材中列举的图例为主要学习材料,并以改编《大批判》为作业任务。杨爱霞老师在导入阶段选择教材中的传统年画《门神》和韩尚义的《抗战门神》作为欣赏对象,在展开环节通过《一辈

7、子第一回》和《大批判》的对比欣赏,来加深对社会思潮与美术的互动关系的理解,并将安迪·沃霍尔的《梦露》和波普风格的海报《大宫女》,作为理解20世纪中期和后期美国的社会思潮影响美术创作的典型案例,最后以拉斐尔的《雅典学派》作为拓展延伸的内容,全课内容涵盖了中外古今。陈乐意老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随机地以“班牌”为导人内容,以传统门神和《抗战门神》的知识理解为突破口,并让学生自主选择教材中的作品进行欣赏,完成对本课核心知识的学习。王菁老师首先利用好莱坞电影及时装这两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导入的内容,既考虑了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