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申论写作看中西议论文体结构差异

从申论写作看中西议论文体结构差异

ID:25251062

大小:65.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19

从申论写作看中西议论文体结构差异_第1页
从申论写作看中西议论文体结构差异_第2页
从申论写作看中西议论文体结构差异_第3页
从申论写作看中西议论文体结构差异_第4页
从申论写作看中西议论文体结构差异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申论写作看中西议论文体结构差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申论写作看中西议论文体结构差异在学习中西写作比较研究的过程中,文体的结构问题可以说是关乎整个写作成败的最为关键的一环。j·h·兰德尔说过,“结构是一切意思和意义的基础”,“没有结构的任何东西都不存在,都不可设想。”俄国作家冈察洛夫也很感慨地说,“单是一个结构,即大厦的构造,就足以耗尽的全部智力活动”,至于要安排一个好的结构,就“像喝干海水一样困难”。这些都足以见出文章结构的重要性。在我国,议论文的结构可以说多种多样。而在西方文体的写作中,尤其是以论说性的文章最为普遍。我们称之为议论文,他们一般称之为论说文(argumentationorper

2、suasion)。英文习惯上将议论文分为persuasiveargumentation(劝说型)和logicalar-gumentation(逻辑型)两种。前者是“动之以情”(toappealtothereader'semotionsandopinionstomovehimtoaction),后者是“晓之以理”(toappealtothereader'srationalorintellectualfacultiestoconvincehimofthetruthofaparticularstatementorbelief),我们主要是研究比较它说

3、理的那类。其实,一篇议论文经常是情理交织的,只是说理起主要的作用而已。那么,这两者各自是怎样来组织行文结构的呢?有何区别?我从申论写作中得到了一点启发,因此姑且从申论写作说起,来谈谈中西议论文体的结构差异。申论,词义源自孔子的“申而论之”,取申述、申辩、论述、论证之意。申论考试的内容、方法及其产生的测评功能,涵盖了作文和策论(古代科举考试中一种八股文考试形式,要求就给定题目论证某项政策或对策,撰写形式比较严格的论文)两种考试的基本方面。它类似于作文方式的一种——给材料作文,但是形式比较灵活,内容难度大得多。也可以说,它是一种新型的议论文。那么,

4、它的行文结构有何特点?从它身上又怎样看出中西议论文的结构差异呢?一、“螺旋型”结构与“直线型”结构韩愈的《师说》大家都读过,使文章的结构上体现了一种回环曲折的文体效果,这也就是“伏应”的结构模式。自古以来,我国文章的结构就讲求“设伏”与“照应”。在议论文中,设伏多在立言的地方。当把文章的中心论点树立起来的时候,往往需要前设伏笔,后用照应。这种文体结构也被形象地称为“螺旋型”,意即文章是有曲有折的。由于是针对当时士大夫阶层以从师为耻的社会弊病而作的,所以他在文章前面写道:“……无贵无*,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中心只是一句“吾师道也”而

5、不是“师其人”。这就为后面批判设下伏笔,最后结尾用“……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完成照应。在申论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有一篇申论是谈到当今的“公车私用”现象。材料给出了很多公车私用的具体事例,而没有按照常见的“三要素”来安排结构,而是首先借用一群众的话“对于当今的大量批驳公车私用,取消公车这种说法,我们到底是判车有罪,还是人有罪?”来设下伏笔,引出车和人的关系,然后再谈到人的作用,最后用中国的一句古训来照应开头设的伏笔,使得文章不落窠臼,结构非常有新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般在议论文的结构安排中,这种组织方式能够给阅读者耳目一新的感官

6、享受。而在西方,文章采用的是“直线型”模式:即先提出主旨,再提供详细的分析和事例来论证,也称为“演绎推理”(deductionordeductivereasoning)。有一篇文章是讲“americansare,willbeshortlybe,intheprocessofmakingthemostfundamentaladjustmenttheyhaveeverhadtomake”(美国人将在短期内会处于从未有过的重大生活调整时期)的问题,提出这个观点后,马上进入话题的分析,并列举大量的事例和数据来佐证,如“thepriceoffoodsohi

7、gh;returntotherailroads;themembershavelesspurchasingpower……”(物价高涨;重新使用火车;购买力下降等等)在其中用到了论据的递进,一层一层深入。文章呈直线发展,而无我们所要求的伏和应,非常“直接”。这是整个西方论说文章的总特色。二、并列、递进结构与对比结构在我国议论文中,大部分议论文都经常采用并列式或递进式。一般来说,并列式特点是前后均无总论,全篇只是平行地谈到几个问题,各个论点就包含在每部分中,也称为12全文查看“分论型”。像《古文观止》中的《狱中上梁王书》采用的就是这种五个分论点并列,

8、而每个论点中其实又有总论和分论的写法。这种结构适用于分论点不必进行总结,演绎式地依次排列开来,读来有淋漓尽致之感。在申论写作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如有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