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供水区浅层地下水环境劣变机制及效应论文

南水北调供水区浅层地下水环境劣变机制及效应论文

ID:25256754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9

南水北调供水区浅层地下水环境劣变机制及效应论文_第1页
南水北调供水区浅层地下水环境劣变机制及效应论文_第2页
南水北调供水区浅层地下水环境劣变机制及效应论文_第3页
南水北调供水区浅层地下水环境劣变机制及效应论文_第4页
南水北调供水区浅层地下水环境劣变机制及效应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水北调供水区浅层地下水环境劣变机制及效应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水北调供水区浅层地下水环境劣变机制及效应论文.freel2(图1),第Ⅰ含水层组疏干面积达1.05×104km2。在山前平原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位埋深已由20世纪60年代的2~4m下降至10m以下,局部达到40多m(表1)。图11958-1998年海河流域山前平原地下水位降幅分布太行山前平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动因何在?它与气候变化、地表拦蓄和超采地下水之间是何种关系?这是南水北调客水高效、合理利用的重要前期课题。1降水量变化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从表1可见,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无论是海河北系或海河南系的年降水量,还是海河全流域的年降水量都呈

2、递减变化,1956-1989年海河流域降水量平均减少3.85mm/a,海河北系减少4.68mm/a,海河南系减少3.95mm/a。20世纪90年代降水量有所增加,但是与其50年代相比较,海河流域降水量仍然减少81.5mm,海河北系减少116.3mm,海河南系减少104.3mm。历史上曾经进行过1956-1984年系列和1985-1998年系列水资源评价。1985-1998年系列与1956-1984年系列比较,降水量减少,其中山区平均减少14mm/a,平原区平均减少34mm/a。由于陆地水资源的源泉——降水量不断减少,势必造成海河流域陆地总水资

3、源量的减少。两个系列比较,山区地下水资源量减少了6.2%,为7.88×108m3/a;平原减少了18.4%,为38.6×108m3/a。图2不同年代海河流域降水量变化表1海河流域平原区主要浅层地下水位漏斗分布情况注:引自海河水利委员会等,《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现状评价与环境地质效应分析》,2001年4月。从图3可以看出,1985-1998年期间海河流域三级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减少(△Q)与年降水量减少(△P)呈正相关关系,即△Q=1.16△P-3.64。换言之,从海河全流域来考虑,若以1956-1984年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和降水量作为基数,当降

4、水量减少1%时,导致地下水资源量减少了1.16%;当降水量不变时,地表拦蓄和超采地下水等因素,致使地下水减少3.64%。图3浅层地下水资源变化量与降水变化量之间关系2地表拦蓄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由于山前平原河道岩土颗粒较粗,渗透能力强,以至河道渗漏成为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源。1963年大清河系平原地下水补给量40.1×108m3/a,其中河道渗漏补给占24.81%。1956-1980年海河流域山前平原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66.2×108m3/a,其中河道渗漏补给占7.29%。1980-2000年河道渗漏补给减少至不足3%。河道渗漏补给量占地下水总补

5、给量的比率由20世纪60年代24.81%减少至90年代不足3%,是河道长期干涸的结果。河道渗漏对河道两岸地下水位的补给影响是显著的。以1996年8月海河南系平原南部地区及上游发生的特大洪水入渗补给为例。受该次洪水入渗补给的影响,石家庄漏斗中心地下水位埋深由1996年8月的42.4m,上升到1997年7月的35.9m(图4),漏斗中心水位回升6.58m,同时漏斗封闭面积综合79.50km。图4“96·8”洪水补给引起的山前平原地下水变化过程“96·8”暴雨后,海河南系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储存量增加34.21×108m3(1995年和1996年的降水

6、量分别为656.4mm和654.2mm,地下水开采量分别为79.82×108m3和78.30×108m3)。本文核算全淡水区与有咸水区2g/L地下水资源增加38.37×108m3。由此可见,河道长期干涸,明显地减少了地下水补给源。3超采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和平原区地表水体进一步减少,对地下水的需求量愈来愈大,造成浅层地下水处于严重超采状态。1985-1998年海河流域平原累计超采浅层地下水量253.3×108m3,超采区多年平均超采量达33.9×108m3/a。1958-1975年海河南系平原区平均

7、消耗浅层地下水储存量7.29×108m3/a,1975-1985年平均消耗储存量10.44×108m3/a,1985-1998年平均消耗存量11.71×108m3/a。长期超采对地下水形成能力产生一定影响。从图5可见,海河流域平原浅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与开采能力(机井数)之间为互动关系。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随着开采地下水机井数量的不断增加,埋深大于10m的浅层地下水分布区面积随之扩大。大量超采浅层地下水,不仅使得平原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表2),而且,还由于包气带厚度不断增大而导致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周期增长,入渗系数减小。一些地区的降水入

8、渗补给系数已由1984年之前的0.30~0.40减少为现状年的0.20~0.30(陈望和等,1999)。图5海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变化与开采能力变化之间关系表2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