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模式分析以及论述题整理

大众传播学模式分析以及论述题整理

ID:25258713

大小:1.66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9

大众传播学模式分析以及论述题整理_第1页
大众传播学模式分析以及论述题整理_第2页
大众传播学模式分析以及论述题整理_第3页
大众传播学模式分析以及论述题整理_第4页
大众传播学模式分析以及论述题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众传播学模式分析以及论述题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结合实例谈谈学习大众传播学的意义。意义在于提高我们对大众传播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对于媒介从业人员 如何有效地传播:让受众接受信息、受到影响 如何负责地传播:让大众传播活动对社会产生有益的影响,发挥大众传播的正功能,避免大众传播的负功能。 对于普通社会成员:如何使用、约束大众传媒第二章画出马莱兹克关于大众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并说明这个模式的特点以及影响和制约传播者与受传者的因素。(课本56页)特点:揭示出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互动过程,这个过程并不仅仅是有形的社会作用力之间的互动,也是无形的社会作用力——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互动。影响和制约传播者的因素:传播者的自我印象、人

2、格结构、人员群体、社会环境、组织、媒介内容公共性所产生的约束力、受众自发反馈所产生的约束力、来自讯息本身以及媒介性质的约束力影响和制约受传者的因素:受传者的自我印象、人格结构、受众群体对受传者的影响、受传者所处的社会环境、讯息内容的效果或影响、来自媒介的约束力第三章五、模式分析题1.画出怀特的新闻选择“把关”模式,并以这个模式说明把关的过程。同时请分析怀特模式的缺陷与不足。  课本第131页。过程:记者对新闻事实进行“把关”,将他所认为有价值的新闻事实采写成新闻稿;编辑对记者写成的新闻稿进行“把关”,决定哪些新闻稿应该刊播;总编对编辑选出的新闻稿进行”把关“,决定哪些内容应该

3、成为重要新闻。缺陷与不足:没有意识到“把关”是一种组织行为,而认为它主要是新闻编辑基于个人主观判断的取舍选择活动,并且只强调了编辑的“把关人”作用。六、论述题1.请结合实例论述大众传媒组织新闻信息把关的标准。参考答案在课本131-133。新闻的筛选作业是依据三个基本前提进行的:附加性前提、补偿性前提、排除性前提新闻的客观属性:真实性、新鲜性盖尔顿、鲁治提出的九种要素:时间跨度、事件强度、明晰性、文化接近性、预期性、出乎预料性、连续性、组合性、社会文化价值2.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理论经历了一个由“自由主义”到“社会责任”再到“民主参与”的变化过程,试析这种变化的原因和背景。课本

4、第141-144页。答案要点:(1)自由主义理论产生的背景与主要观点背景: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同极权主义制度及其规范理论的斗争中形成,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及其思想为自由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观点:压制自由就是压制真理、席伯特提出的”观点公开市场“与”自我修正过程“、强调意见表达自由的重要性(2)社会责任论产生的背景与主要观点背景:a.20世纪后,传播媒介垄断程度越来越高,观点公开市场的理念与实际社会现状产生尖锐矛盾。b.自由主义理论没有涉及受传者的权利。c.媒介被少数人控制,大多数人失去表达意见的手段和机会。观点:a.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履行一定

5、的责任和义务b.媒介的新闻报道要符合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c.媒介必须自我约束d.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3)民主参与理论产生的背景与主要观点。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一般民众要求自主利用媒介的意识不断提高,而现实中又缺乏可以利用的传播资源的矛盾状态下出现的观点: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的自主参与。第四章1.结合实例论述内容分析法的操作程序。课本270页首先,从信源、传播单位、讯息等三个层面抽取内容分析的样本;确定具体的分析对象后,进入内容解析作业,制定分类标准、确定分析单位

6、、将讯息的各部分纳入不同类型范畴;最后以量化表示的方法显示结果。第五章1.结合实例论述网络媒介传播信息的特点。参考答案:课本106-107页。(1)、传播速度的实时性(2)、传播过程的交互性(3)、传播范围的全球性(4)、信息内容的海量性(5)、信息形态的多媒体性(6)、信息检索的便利性2.请就媒介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格局谈谈你的看法。参考媒介发展的“4C”趋势第六章五、模式分析题画出“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并说明该图的含义。课本168页含义:(1)、人们接触传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特定需求(2)、实际接触行为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其一是媒介接触的可能性;其二是媒介印象,即媒介能

7、否满足自己现实需求的评价(3)、根据媒介印象,选择特定的媒介或内容进行具体的接触行为(4)、媒介接触的结果可能有两种:需求得到满足或没有得到满足(5)、无论满足与否,这一结果将影响到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人们会根据满足的结果来修正既有媒介印象,在不同程度上改变对媒介的期待六、论述题1.请根据“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结合实例论述受众使用媒介与信息的基本过程。课本168页具有不同社会条件和个人特性的受众个人具有不同的需求,受众根据自己特定的需求,依据以往的媒介接触经验以及媒介接触的可能性,选择某一特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