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炳辉博士学位论文-世界语博物馆

宋炳辉博士学位论文-世界语博物馆

ID:25276852

大小:67.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1-19

宋炳辉博士学位论文-世界语博物馆_第1页
宋炳辉博士学位论文-世界语博物馆_第2页
宋炳辉博士学位论文-世界语博物馆_第3页
宋炳辉博士学位论文-世界语博物馆_第4页
宋炳辉博士学位论文-世界语博物馆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炳辉博士学位论文-世界语博物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宋炳辉博士学位论文弱势民族文学与中国文学的民族意识当代中国文学网<作者简介>:宋炳辉,男,1964年生于江苏省启东市,文学博士、教授。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比较文学》副主编。主要从事比较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学术兼职有: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和上海比较文学研究会秘书长等。]中文摘要:   现代主体意识的确立是中国文化和文学现代化的根本体现,而中国现代主体正是在中外文化交汇碰撞中建立起来的。对于中国现代主体意识及其经验的考察,是揭示中国文学现代性复杂内涵的关键

2、。对外国文学的翻译本身就是中国现代主体文化和文学创造的一种重要途径,是跨语际文化实践赖以展开的场所,是中国民族建构以及关于“现代人”想象建构中一种重要中介。其中弱势民族文学的译介实践和强势民族文学译介一起,构成了中国现代主体的一部分。   28相对于西方文学的译介而言,这部分译介实践的过程及其成果,在中国现代主体意识的建构中有着特别的意义和功能,它在民族身份的确认、文学情感的表达和文学价值的指归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文化功能。对这部分实践的分析,有助于完整地勾勒中国现代主体意识到全貌,特别是揭示被文化中心话语所遮蔽和压抑的民族主体的内在矛盾和紧张。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弱势民族文学译

3、介的复杂情形才可以得到正视,弱势民族文学译介实践的文化和文学意义也就可能得到合理的说明,它在中国现代语境下往往遭受西方强势文学压抑的原因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解释,由此而引起的中国主体意识的相应特点,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落实。但是,在以往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外来因素之一的“弱势民族文学”的译介常遭忽视,不是以中西文学关系,就是以中苏文学关系为主导,已有的研究也往往囿于单纯的外国文学研究视野。   28本书以中外文学关系作为基本论述框架,以外来文学的译介及其影响为切入点,在理论上借鉴后殖民理论、翻译的文化研究理论以及跨语际实践理论的成果,同时引入“弱势民族文学”以及与之

4、对应的“强势民族文学”概念(即通常所称得西方或欧美国家文学),将被中西关系的强大话语所遮蔽了的中国与弱势民族文学关系为考察对象,检点20世纪中国对于弱势民族文学译介的具体过程及其成果,厘清其在各个时期的译介背景和译介内容,以期弥补现有研究在此方面的不足。本文采取历史线索的描述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考察弱势民族文学被接受的具体情形,同时结合其在中国的影响,通过与西方强势文学译介和接受语境的对照,考察中国文学民族主体的内在反应,初步揭示其在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起源、构成及其演变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以期引起学界对中外文学关系中另一个层面的关注,努力将这一边缘性的学术话语纳入中国文学现代

5、性的探讨空间,从而完整地揭示作为现代化后发国家的中国现代文学的特殊性质,显现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多元复杂的内涵。   关键词:弱势民族文学;译介与影响;民族意识;文化功能28在20世纪中国数量庞大的外国文学中译作品中,以原文直接移译至汉语者当然占据多数,其中,作品的原文和翻译中介语言都是英语的占有绝对多数,其次为俄语、日语,再其次是法语、德语。但同时(不管原文为何语种)通过第三种语言转译的现象也十分多见,最突出的是经过日语之中介对欧美文学的译介。这主要取决于当时国内介绍者引入外国文学资源的迫切心情和译者所掌握外语类别的限制,另外也与其他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注重对欧美

6、文化和文学典籍的系统介绍,从而在日语系统中拥有数量庞大的西方文化典籍和相关资料;二是近代以来中国留日学生数量众多,知识分子群体中掌握日语的人数不少,加以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人员往来和获取图书报刊资料相对便利。因此在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上,大量西方文学作品都是以日语作为翻译中介语言的。这种通过第三种语言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译介,既是一种迂回的摆渡,也是一种双重的文化信息过滤,它必然会带来这种中介语言和其所在国家的时代文化思潮的某些特征。而在这种借助于第三国语言介绍某外国文学的现象中,通过世界语作为中介而进行的中译活动,却又显得与众不同。因为世界语并不是某一种民族语言,而是一种人工创造的世界

7、辅助语。如果说,前者如以日本为中介的欧美文学翻译实践中的日语,在对外国文学中译的跨语际、跨文化实践中带入了日本语言所属的民族文化特征,并难免受其在当时发生的文化和文学思潮影响的话,那么,世界语作为外国文学中译的中介语言,情况要更加复杂一些。虽然在世界语的之后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具有某种历史传统的民族文化作为背景,但是,世界语作为一种人工语言所包含的理想传统及其广泛性影响,同样对这种跨语际、跨文化的译介实践带来某种程度的影响,至少它的复杂性并不比前一种情况低。可以说,它是20世纪(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