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业投资的关键性问题的思考

我国创业投资的关键性问题的思考

ID:25283146

大小:5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9

我国创业投资的关键性问题的思考_第1页
我国创业投资的关键性问题的思考_第2页
我国创业投资的关键性问题的思考_第3页
我国创业投资的关键性问题的思考_第4页
我国创业投资的关键性问题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创业投资的关键性问题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创业投资的关键性问题的思考我国创业投资业自1985年第一家创业投资机构创建以来,已经历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创业投资机构已经达到了1000多家,风险资本总量达到了2500多亿元人民币。国家在创业投资业发展政策上,从仅仅有科技部的文件,到发改委、人民银行、财政部、税收总局、商务部等中央部委都已出台政策促进创业投资的发展;在金融市场方面,包括在技术市场基础上创新出来技术产权交易所及其联合产权交易所,推出了中小板、创业板以及“新三板”等资本市场。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创业投资业,在总结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分析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在经历了

2、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的后时代背景下,加快创业投资业的发展步伐,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升我国竞争力的水平,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一、创业投资“理论失灵”问题我国创业投资理论上已有较多学者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阐述,但在我国创业投资的实践中常有失灵现象。这些理论失灵主要是指对于创业投资的宏观及微观金融经济理论研究还没有给出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对于创业投资业发展的认知往往是套用传统金融学中的理论来解说,或者是通过国外从业者的经验解说。比如:从微观上讲,创业投资金融经济价值到底何在?其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运作模式才能实现其价值等?从宏观上讲,我国出台了较多的

3、政策,但是我国至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促进创业投资业的政策体系,最为缺憾的是没有促进创新的财政和货币金融对策。在面对次贷危机时,推出了4万亿刺激经济发展政策,导致我国多个产业才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显然应对次贷危机的经济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宏观经济理论。从金融创新上讲,由于担心多种问题,致使创业板的推出拖延了6年多,导致大量的科技企业在创业过程中难以得到资金;也因为我国资本市场诸多问题,我们的新股上市也停了一年多。从而在次贷危机后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所谓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的创新仍然是传统经济政策在中国的应用而已。为此现在指导创业投资业发展的理

4、论,基本上是借助传统经济学理论,甚至是简单的套用过去的投资学理论,这些在应用过程中已经显示出了诸多的“理论失灵”问题。为规避这些“理论失灵”,国家需要创建“创新型国家金融支持理论”,以解决次贷危机后时代背景下,既能够刺激经济,又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还能够提升国家竞争力的经济发展需要等提供理论的支撑。二、创业投资“市场失灵”问题创业投资市场是指创业投资所投资的市场,一般来说创业投资所投资的对象主要应投向具有高成长性的创业型科技企业,但从数据来看,并不是这样。目前我国已经有了约2000多亿元的风险资本,大约是1000家创业投资机构,2011年我国年末创业投资余额为10

5、18多亿,对高新企业的投资余额为131亿[1]。占比12.8%。另按科技部的研究,已经投资的项目在国家科技部科技计划项目上的不到20%,已经投资的资本量投资在科技企业上也不到20%,即可以将其总结为创业投资的“二八现象”。首先,创业投资项目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只有20%的重合度,80%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不被创业投资认同。截止2011年整个创投行业历年累计投资的项目大约是9216个[1]。在这9000多个项目中不到20%的项目和国家科技计划是相关的,而且是和一些小的科技计划的相关性更大一些,跟大的科技计划相关性又很小。其次,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只有20%与自主创新成果相关

6、,80%与国际产业技术创新成果相关。2012年全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0万多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2%。但是这些业绩中只有20%的产值与我国的自主创新成果(其中,又有80%左右的自主创新成果不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范围内)有关系,80%的是国际的创新成果,或者由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创造的。那么“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知道由于创业过程中的高风险,特别是早期阶段存在“死亡之谷”的高风险,市场中的投资者依靠其自律往往是不会介入的,导致大量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经济价值。不论是国有的,还是私有的、或是外资的,绝大多数创业投资企业是以创业后期阶段项目为主要投资对象。由于政府

7、引导的创业投资与收益机制理论的缺乏,我国虽然各地纷纷启动政府的引导基金,但是由于引导基金在“市场经济理论”的误用下,以及在政府现行管理模式的“系统失灵”的环境下,政府引导基金也都纷纷趋于创业后期阶段的投资,从而导致“市场失灵”。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关键是从理论上解决好政府在创业投资过程中的定位与角色问题,实务上实施好政府引导基金的引导机制与权益机制的方案。从国际经验分析,凡是创业投资发达和成效好的国家及地区,都是在政府的引导下,来解决科技企业创业过程中“死亡之谷”高风险的“市场失灵”机制,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创造新经济。三、创业投资管理体系和机制的“系统失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