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一路西段道路工程设计要点

会展一路西段道路工程设计要点

ID:25286360

大小:5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9

会展一路西段道路工程设计要点_第1页
会展一路西段道路工程设计要点_第2页
会展一路西段道路工程设计要点_第3页
会展一路西段道路工程设计要点_第4页
会展一路西段道路工程设计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会展一路西段道路工程设计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会展一路西段道路工程设计要点李宸LIChen(陕西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渭南714000)摘要院笔者将该道路工程路面设计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设计。本次设计道路工程的起点为外环西路,是已严重破坏的沥青路面,笔者从该情况出发,提出对该路段采用沥青热再生技术进行重新翻修使用,而非直接废弃;农田路面则进行传统的路面设计。.jyqk。年平均降水量530mm,多集中在在7、8、9三月,夏季多雷雨,冬春两季较干旱。本次设计会展一路拟建场地位于石川河一级阶地。石川河是阎良区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渭河的一级支流,道路东南约3km处有石川河直流———清河流过。该区域地表径流稳定,水

2、量充足,含泥沙较少,水源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道路范围地层主要由耕土、填土和黄土状土等岩石组成。地下水埋深约为8.5~12.3m,相应水位标高为372.46~370.50m,地下水类型属孔隙潜水,由于其埋深较深,可不考虑对路基的影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道路拟建场地为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等级为玉级(轻微)耀域级(中等)。本次设计道路工程起为外环西路,其现状为一条乡村道路,宽3耀4m,沥青路面,路面已严重破坏,由东向西道路沿线均为农田,在桩号K0+055和K0+453处分别有一条灌溉渠穿过。道路终点处与已建成的创新西路相接。道路沿线整体地势很平坦,最大高差为1.5

3、m。道路沿线除有两条灌溉渠和少量井、电线杆需要拆除外,再无其他管线、杆线和建筑物需拆迁。2路基设计要点2.1填方设计工程道路沿线场地均为农田,路基施工严禁采用生活垃圾、腐殖质土和其他不符要求的材料进行填方后施工。鉴于路基填方高度较小,应考虑将路基表层40cm范围内的腐殖质土及其他杂物清除,并用优质黄土换填。路堤基底为松土时,应作填前压实处理。路基范围内树木迁移后,路基深度1.5m范围内的树根必须进行清除,并按照规范要求分层回填压实,对于路基范围内的水井、洞穴等,修筑路基之前必须采用符合规范要求的砂砾填筑并夯实。道路沿线的灌溉渠按废弃处理,路基施工时需将水渠内

4、污泥全部挖出后用素土回填压实处理。根据地质勘察报告,道路场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等级为玉级(轻微)耀域级(中等)。为了消除土基的湿陷性,保证路基稳定,对于湿陷等级为玉级的路段(K0+140耀K1+235.3),施工时一定要严格控制进行碾压处理;对于湿陷等级为域级的路段(K0+000耀K1+140),机动车道范围内表面腐蚀土消除之后,再将原地面土基向下翻30cm,并掺和6%的生石灰拌合碾压处理。2.2压实度设计为保证路基稳定,路基压实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压实度(重型压实)必须符合表1的规定。车行道路基顶面回弹模量应跃30MPa;人行道路基采用轻型压实标准

5、,压实度逸95%;土路肩采用轻型压实标准,压实度逸93%。2.3掺生石灰处理设计由于本工程主要处于农田段,工程范围内很可能存在含水量较大的路基土,在经过充分晾晒而依然潮湿的路段,采用掺生石灰处理(仅限车行道路基)。采用掺灰处理时处理厚度及掺灰量可参考表2、表3,发生工程量则以现场计量为准。2.4施工要点石灰粉应摊铺均匀,以保证石灰土拌和均匀,在素土路床上按照每平方米打上方格,计算用灰量并均匀摊铺。生石灰处理湿软土基,要用拌和机拌合两遍,拌合完毕之后及时进行找平处理,生石灰与土拌合后需经3h后在上碾压实,碾压时先稳压后追密,先轻碾后重碾,应做到当天铺灰当天成活

6、。就地加灰的第一层灰土处理层,允许出现轻微软弹推移,碾压要适度。第二层压实允许个别地方出现轻微软弹,不允许过量碾压,以免出现翻浆。人行道宜根据施工季节选择采用晾晒等办法进行处理,暂不设计其他处理措施。新老路基衔接处,应在老路基边坡上开挖台阶,台阶宽度应逸1m。3路面设计要点3.1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由于本次设计道路工程起为外环西路,其现状为一条乡村道路,宽3耀4m,沥青路面,路面已严重破坏。为了节约沥青与砂石材料,可以考虑针对该路段采用沥青热再生技术进行翻修,就地加热旧路面、耙松、收集旧料,根据路面破损情况适当增加新拌沥青混合料与再生剂进行机内热搅拌,随即摊铺

7、、熨平和碾压。设计流程图如图2。3.2其余路面设计车行道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BZZ-100)为标准轴载。路面结构采用沥青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3.2.1机动车道路面结构组成上面层:5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乳化沥青粘层油0.3kg/m2;中面层:7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添加0.4%抗车辙剂);乳化沥青稀浆封层0.5cm和透油层1kg/m2;基层:20cm二灰碎石(重量比8:17:75);底基层:30cm石灰土(石灰含量10%重量比);总厚度62.5cm。3.2.2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组成面层:5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

8、C-13);透油层1kg/m2;基层:20cm二灰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