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

ID:25291238

大小:113.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11-19

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1页
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2页
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3页
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4页
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5页
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6页
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7页
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8页
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9页
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第一篇:《过零丁洋练习含答案》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2、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意思相近即可计1分,不够准确

2、酌情扣分)(1分)3.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3分)答: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1分),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1分),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1分)4、“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1分)5、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2分)答: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2分)6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答:

3、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2分)7、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2分)第二篇:《《过零丁洋》答案》《过零丁洋》一、作家与作品:《过零丁洋》选自《文山先生全集》,作者(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吉水)人,(南宋)(朝代)爱国诗人,政治家。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二、朗读节奏: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三、诗句意思理解:四、内容理解:1、诗人回顾自己生平经历,即得到朝廷选拔和抗元斗争,暗示自己久经磨练,无所畏惧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2、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用自然景物将国家和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和个人遭际的艰难坎坷,抒发了诗人忧愤悲苦情感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诗中以双关手法既说明诗人所历之地,又写出形势险恶和自身境况危苦,抒发了诗人忧虑不安情感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5、)。4、诗中表现诗人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和忠心为国的民族气节的句子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五、原句填空练习:1、文天祥是(南宋)朝的爱国诗人,本诗体裁是(七言律诗)。2、诗中能够表现诗人从仕之后艰难历程的四个字是(辛苦遭逢)。3、诗中表现诗人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动心,而使人感悟到其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思考的句子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4、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用“舍生取义”来表达他的人生追求,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

6、心照汗青)也表现了这种追求;《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精神;诗中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把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当作人生的座右铭,把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作为理想的追求,把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视为千古绝唱。六、综合问题分析:1、赏析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宋江山比喻为被狂风吹散的柳絮,

7、将自己比喻为雨中的浮萍,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和个人遭际的艰难坎坷,抒发了诗人忧愤悲苦的情感。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答: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表现诗人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和忠心为国的民族气节。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3、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答: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

8、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4、请选择你喜爱的古诗词中的名句来表达自己对崇高人生理想的追去,写出连续的两句。(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朝谭嗣同《狱中题壁》)(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3)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朝徐锡麟《出塞》)第三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