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的转变

浅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的转变

ID:25303655

大小:59.6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9

浅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的转变_第1页
浅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的转变_第2页
浅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的转变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的转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的转变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为此,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一、由重“教”向重“学”评价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行为评价关注的是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习习惯就成了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新课程倡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应重视评价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应强调学

2、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优结合。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为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即评价学生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等学习方法及习惯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即是评价教师的行为,也是评价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学”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得保证教法与学法的和谐同步

3、进行。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评价的转变新课程要求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传统的教学行为评价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因此,只有把评价的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合作与交流的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

4、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与此同时,也只有在关注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三、由重“传授”向重“引导”评价的转变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很容易从课外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再主要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知识的呈现者,而应把教师看作是发掘资源的向导,是寻求真知的组织者,是学

5、生学习的指导者。对于教师“教”的评价本质应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应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应包括人文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辩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因此,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时应注意评价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支持性

6、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和学生一道追求真理。只有这样的教学行为评价才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由重“模式化”向重“特色化”评价的转变在教师中常常有这种现象发生,有的教师教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书的教学模式,上过几千节课,似乎觉得自己形成了定型化的教学模式,但要问其教学特色有哪些,却说不清。这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经历。新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敢于突破教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因此,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创新性评价主要是指:一是在教材处理上,教师要将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

7、也就是要针对教材、学生心理特点来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从而形成科学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二是在优化教法上,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需要进行教法的设计和加工、克服组织形式上的模式化。三是在个性风格上,教学应遵循教学规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突破和创新。这样的评价就可以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由“模式化”向“特色化”的转变。总之,在新理念指导下,惟有对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的根本转变,才能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蓬蓬勃勃的课程改革,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