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牵引边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论文

边牵引边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论文

ID:25305788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9

边牵引边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论文_第1页
边牵引边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论文_第2页
边牵引边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论文_第3页
边牵引边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论文_第4页
边牵引边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边牵引边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边牵引边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论文笔者经长期的临床实践,采取一种,在牵引中,手法调整颈椎解剖位置一长的方法,从而扩大了椎间孔,剪除神经根压迫,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上获得了新进展,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组286病例中..,男114例,女172例,年龄最小的三五岁,最大的七六岁,病程最短的三天,最长的六年。三个月以内的186例,占全部病例的百分之五十八.7。职业:低头工作的210例;无业、半卧状态看电视60例;体力劳动者16例。2临床所见颈肩匕放射性疼痛,手指麻木,颈部后身,放射性疼痛尤为严重。有的向换侧侧趋放射性疼痛加重,臂丛神经牵拉实验阴性,有的向健侧侧趋上之

2、放射性疼痛加重,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还有的颈部后身症状减轻,颈部前驱症状加重等等不同颈部角度的压迫症状。在颈部下端可以找到几个向上之放射的压痛点。诊断标准: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必要时结合ct篇、核磁共振篇,以排除其他颈部疾病,可以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二治疗方法笔者采取了普通的靠背式座位牵引方法。牵引重量以患者上肢疼痛的压迫症状消失或减轻为准。当牵引到三分钟时,开始按摩,医者立于患者背后,首先用常规的按摩手法在颈部九条线上(颈后正中线:从风府穴到大椎的一条线。积土侧线:颈椎脊土侧缘,与肌肉之间的一条壕沟,相当与颈部的华佗夹脊穴一带。左右各一条。颈部斜方肌边缘隆起处的一条线,也就是

3、从枕骨下缘处到第七颈椎旁之间的肌肉隆起处,左右各一条。颈部外侧线:从风池穴到肩井穴的一条线,左右各一。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一条线:从乳突下沿着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到锁骨上处的一条线,左右各一,共记九条线)。用母指揉压法、母指揉波法,在每条线上之上而下各操作三到五遍,边操作边寻找压痛点,和阳性反应物,如条锁、结节、韧带顿厚处、韧带拨离处等,有针对性的进行揉压、点按。接着在点风池、风府、哑门、天枢、肩井、肩中俞、肩外俞、天宗、肩髃,根据疼痛所在的经络路线选取相关的穴位。最后,用轻揉的手法在颈肩、上背部、上肢部进行捏、拿搓、滚、敲打等放松性手法,以消除揉压点按后造成的疼痛反应以上手法,主要为了疏

4、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解除肌肉痉挛,为后一部操作做准备。最后也就是关键性的一步,就是在牵引中校正颈椎的位置:首先用触诊的方法摸清颈椎棘突的高隆、凹陷、偏歪、侧偏的部位,假如以第六颈椎棘突高隆为例:医者分别用双母指置于第六颈椎棘突两侧的华佗夹脊穴处,有节奏的同时向前推动,如觉察出患者完全放松时,医者用轻巧的闪动力向前猛推一下,如高隆的棘突未能恢复位置,可以每天从复操作直致恢复为止,如棘突旋转性偏歪,以棘突向右旋转偏歪为例医者左手母指顶推向右偏歪的棘突,右手置于患者的下颌部,向右扳动,两手协同向相反的方向有节律的由小到大的推扳,当感觉患者肌肉放松时,医者两手轻巧迅速,向相反方向推

5、扳一次。如患者棘突没有旋转偏歪,只是向水平方向侧突,以棘突、关节突突向右侧为例:医者立于患者背后,左手掌置于患者左侧头部,相当于帅古雪的部位,右手母指顶注向右侧隆起的关键突医者左手掌向右推,右手母指向右顶,以水平方向有节律的推动,当觉察患者颈部放松时,用轻巧的闪动力向相反方向推顶一次。以上校正手法,在每次施述前仔细触摸一次颈椎棘突、关节突,有无校正,如无校正,重复操作,直到棘突、关节突复平、整齐位止。三疗效观察1疗效标准:痊愈:触摸颈椎棘突何关截图排列正常,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恢复原工作,一年后随访,未复发;显效:颈椎棘突排列有的未能完全复原,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但,不稳定

6、,劳累后或受寒而反复发作;好转:颈椎棘突、关节突,恢复原解剖位置不太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减轻;无效:治疗一疗程(十五天)症状、体征无改变。2治疗结果:全愈170例,占百分之五九点五;显效八十六例,占百分之三十;好转二十六例,占百分之九点一;无效四例,占百分之九点四例。四讨论在牵引中进行手法校正,有两个好处:一方面是在牵引中韧带被拉长,椎骨是松动的,颈椎关节面没有压力,也无摩擦力,便于校正;另一方面是在牵引中进行手法操作,没有;神经压迫症状,便于手法的持久操作。因为在常规座位下,按摩颈椎(不加牵引),上肢出现放射性疼痛,无法坚持一定时间的操作,只能在卧位下操作,但在卧位下进行按摩

7、的同时,不能增加牵引,效果往往不如前者。目前引起神经跟性颈椎病的原因主要是:在颈椎间盘退变和受外伤的基础上,继发增生,如增生发生在椎体的后侧缘钩椎关键后方,后关键的前方,使椎间孔变小,再加上常时间低头,座姿不当,枕头过高等因素作用下,..使各椎体和椎间关节受到的引力方向大小不一致,从而使各椎体之间、各椎间关节之间,容易发生前后或左右微小的错移,表现为颈椎棘突、关节突高低不平或左右侧偏,或左右旋转偏歪的临床体征。颈椎椎间孔总径大于前后径,轻度的椎间隙狭窄,不会压迫神经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