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应用

推拿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应用

ID:43969652

大小:3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7

推拿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应用_第1页
推拿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应用_第2页
推拿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应用_第3页
推拿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应用_第4页
推拿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推拿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推拿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总结推拿牵引配合颈椎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常规推拿牵引配合颈椎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牵引60例。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0%,对照组53.34%O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3.34%O两组疗程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o结论:常规推拿牵引配合颈椎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疗效及疗程上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关键词:颈椎扳法推拿牵引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图分类号】R2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045-02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2、,其主要是颈椎间盘退变或椎间关节退变、错位等致使周围组织受累而引起的相应症状。而神经根型颈椎病又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60%[1]。我们采用颈椎扳法配合常规牵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并与常规牵引推拿治疗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120例,就诊时间为2005年元月至2011年12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4土0.75岁,病程7天〜12年;对照组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6±0.25岁,病程6天〜11年。两

3、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2]:①颈痛伴上肢放射痛。②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域感觉减退,腱反射异常,肌力减退。③臂丛神经牵拉试验(+)o④颈椎X光线示:椎体增生,椎间隙及稚间孔变小。CT可见椎间盘退变突出,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1.3纳入标准。纳入标准: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病程在6天〜12年,年龄在25〜65岁者。1.4排出标准。①应排出胸腔出口综合征,腕管症候群,尺神经、橈神经和正中神经损伤,肩周炎,网球肘及肱

4、二头肌腱鞘炎等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②颈椎脊柱管内肿瘤。骨结核及严重的骨质疏松者。③颈椎骨折者。④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及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⑤不配合治疗或不能完成治疗过程者。2方法1.1治疗方法。2.1.1治疗组。①采用翔宇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YHZ-IV型电脑三维牵引床行仰卧位颈椎牵引30分钟。牵引方法:牵引3分钟放松1分钟。②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后点按风池、风府、肩井、天宗、肩中俞等穴,每穴约1分钟,然后用滚法、拿法作用于颈部、肩部、上背部及患侧上肢约5分钟。③颈部拔伸法:医者两前臂尺侧放于患者两侧肩部并向下用力,双拇指顶按在风池穴上方,其余四指及手掌及手掌托住下

5、颌部,双手向上用力,前臂与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把颈牵开,边牵引边使头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④提拿患者两侧肩部并拿揉患肢,以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为主。⑤患者坐位,医者立于后,一手扶住患者头部的一侧并将头部扳向对侧肩部,另一前臂压住同侧肩部并对抗用力约1分钟,力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两侧各扳1次。⑥患者坐位,医者立于后,一手掌托住一侧颈部,另一手将头部压向所托颈部的同侧,当压至有阻力时,略停顿片刻,随即做一个突发性的快速压动,常听到“喀”的弹响声,左右各一次。⑦患者坐位,颈略前屈,医者立于后,以一拇指顶住有疾患椎体的棘突,另一手扶于对侧头部,肘弯套住其下须部,肘臂部协调用力,缓

6、慢地将颈椎向上拔伸,在拔伸的基础上同时使颈椎向患侧旋转,当旋转到阻力位时略停,随即以巧力作一突发的、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而顶住棘突一手的拇指亦同时进行扳动。结束后以滚法及按揉法作用于颈肩部约1〜2分钟。1.1.2对照组。采用治疗组①、②、③、④方法。2.1.3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间隔2〜3天。2.2观察指标方法。主要指标:颈部疼痛,患肢的麻胀痛、持物无力,肌力减弱;各项指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以轻、中、重分级,各项疗效在治疗前后各记录1次。2.3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进行评定:痊愈

7、: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颈部疼痛明显减轻,颈椎及患肢功能改善;好转: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颈部疼痛较治疗前有所减轻,颈椎及患肢功能部分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颈椎及患肢功能在治疗前后未明显改变。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间疗效比较采用X2检验或Ridit分析。3结果3.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1示: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愈显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表1两组患者治疗3疗程后疗效比较[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