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资源化人水和谐相处的新探索

洪水资源化人水和谐相处的新探索

ID:25322657

大小:4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9

洪水资源化人水和谐相处的新探索_第1页
洪水资源化人水和谐相处的新探索_第2页
洪水资源化人水和谐相处的新探索_第3页
洪水资源化人水和谐相处的新探索_第4页
洪水资源化人水和谐相处的新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洪水资源化人水和谐相处的新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洪水资源化人水和谐相处的新探索

2、第1内容显示中 洪水资源化古以有之,如今人们正在用科学全面的发展观,探索有效的洪水管理和资源配置。对此,国家防办专门进行了课题调研,专家学者也提出了他们的独特看法,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洪水资源化。一次调研揭示的认识差异■国家防办课题调研组洪水资源化被水利部列为2003年重点调研课题,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成立了专题调研小组,进行了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不同流域、不同地区对洪水概念、洪水是不是资源、洪水资源利用的理解,差异很大。关于洪水的概念调研组认为,洪水是自然界的一种异常现象

3、,其成因主要是暴雨或急剧融冰融雪,其表征为河流水位明显上升、流量明显增大、水体总量明显增多。洪水应该按照重现期、发生时间等划分不同等级标准、类型。洪水是不是水资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关于水资源的定义:水资源是可供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具有足够数量和可用质量,并可适合某地对水的需求而能长期供应的水源。我国很多地方的传统看法是,平水年尤其是枯水年,水是宝贵资源;而水多尤其是大洪水年份,没有把洪水当做资源,是水害。调研组认为,洪水具有水资源的一般属性,但是洪水作为水源不具有长期利用的特性,供水保证率低,又不是一般意义的水资源,具有水害、兴利的双

4、重属性,而且开发利用洪水资源的难度、风险比常规水资源要大,甚至造成灾害,具有超越一般意义水资源的特殊性。对洪水资源化或洪水资源利用的理解调研中发现,对洪水资源化或洪水资源利用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搞水利工程建设就是开发利用水资源,包括对洪水的调控、水能资源的开发,不存在洪水资源化的说法,或者说几十年前就在利用洪水资源。另一种观点认为,今天提出洪水资源化是因为过去考虑防洪安全多,考虑利用洪水兴利少。调研组认为,洪水资源化是针对传统水利、传统做法而提出的,是兴利与除害结合、防洪与抗旱并举在新时期的一个具体体现。洪水资源化就是按照新时期

5、治水思路和理念,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地转变“入海为安”的思想,统筹防洪减灾和兴利,综合运用系统论、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等现代理论、管理方法、科技手段和利用工程措施,实施有效洪水管理,对洪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同时,努力增加水资源的有效供给。从方向性的角度看,洪水资源化比洪水资源利用更确切。要通过开展洪水资源化,把理论意义上的资源更多地变为实际可利用的资源。专家看法程晓陶洪水资源化:不单是拦蓄更多的水有必要强调的是,洪水资源与洪水资源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洪水资源是强调洪水的资源特性。随着人类社会的用水量与用水保证率需求的显著提高,如何

6、加大调蓄洪水的能力,以丰补枯,就成了各地追求的目标,人们开始意识到“洪水也是资源”。在这种朴素认识与利益需求的支配下,各种工程措施就可能成为区域之间争夺“洪水资源”的手段。但是,洪水的资源特性,除了满足人类用水需求之外,还有保持河道行洪能力、补充地下水源、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等多种功能。单纯强调洪水资源为人所用,就有可能加剧区域之间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导致生态环境的危机。洪水资源化,是洪水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考虑的问题包括了“资源化”的目的与实现的手段。洪水资源化,不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局部地区的部分人群的利益,而应当是服务于整体的、有利于长远的可

7、持续发展的要求。如果仅是满足局部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则可能使其他地区陷入更大的困境;如果仅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则难以避免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水库拦洪虽然是实现洪水资源化的重要手段,但是,洪水资源化不能简单理解为让水库拦蓄更多的水,因为这样的思路仍然仅以满足部分人的需求为导向,有可能继续加剧区域间的矛盾与生态环境的危机,为反对建水库的人提供更充分的论据。尝试修复与洪水共存的生态环境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出发,洪水资源化的另一有效途径是做好滩区、行蓄洪区、以及农田的文章。比如对蓄滞洪区合理进行分区管理,如果一般中小洪水也引洪蓄水,

8、部分修复与洪水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则将有利于维持蓄滞洪区的分滞洪功能,减轻分洪损失与国家补偿负担,并形成蓄滞洪区自身适宜的发展模式。海河流域“96·8”洪水过程中,部分蓄滞洪区与农田受淹后地下水得到明显回补,农业反而丰收的事实,证明关键不在于如何确保不淹,而在于如何有效控制受淹的范围、水深与淹没历时,减少淹没损失与不利的影响,同时促使地下水得到较多的回补,产生滞水、冲淤、冲污、洗碱、淋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2003年黄河秋汛洪水调度的成功,不仅在于干流8大水库增蓄水量173亿立方米牞而且在于通过“四库联调”,“清浑对接”,成功输送1.207亿

9、吨泥沙入海,部分恢复了河道的过流能力,充分发挥了洪水的资源化作用。放弃自身利益最大化显然,洪水资源化的实现,要与洪水的风险管理结合起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