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戏曲虚实思想概述

清代戏曲虚实思想概述

ID:25332064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9

清代戏曲虚实思想概述_第1页
清代戏曲虚实思想概述_第2页
清代戏曲虚实思想概述_第3页
清代戏曲虚实思想概述_第4页
清代戏曲虚实思想概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代戏曲虚实思想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清代戏曲虚实思想概述----戏曲论文-->引言“虚实”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重要范畴,几乎在中国传统艺术里都有它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如音乐追求“弦外之音”,书法讲究“计白以当黑”,诗词注重情境交融等等,戏曲作为一门涵盖音乐、文学、舞蹈、绘画等各项艺术门类的综合艺术,其表现形式多样,有极大的生发性。中国传统戏曲抒情写意和先秦《乐记》的乐舞精神一脉相承,南宋时期的耐得翁明确提出戏“大抵多虚少实”的特点,到了明代胡应麟、王骥德、谢肇淛等都对戏曲虚实提出各自的观点。传统戏曲发展历经几代,到清代无论是创作、评论,还是舞台表演都已纯熟,理论

2、著述较之前代,丰富繁多。有关“虚实”理论的论述大多散落在戏曲作家的序跋、凡例,还有戏曲评论家的评论中,不成系统。历来对戏曲“虚实”研究的热点都集中在“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和“戏曲表演的写意性、虚拟性”,以及“梦境”的分析上,而清代戏曲理论虚实中不但包含上述这几个方面,而且还有更广阔详细的论述,有待我们深入挖掘。清代戏曲虚实观念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艺理论的民族特色。第一、它是一个对立统一的辩证理论,美学上的“虚实”观念受到哲学上的“有无”、“虚实”的很大影响,并且相互牵连,使得它具有对立统一的思辨色彩。他们用“虚”和“实”来表现

3、文艺上的各种对立辩证规律,例如显与隐,形与神、疏与密、正笔与闲笔等。第二、语词表义上具有拓展性和不确定性。传统戏曲发展到清代,衍生了各种不同繁复的表现形式和新的涵义,人们无法给它定一个准确的范围和含义。第三、清代戏曲虚实观念体现了戏曲艺术的意境美。通过戏曲“虚实”观念衍生出的各种表现形式和含义,可以看出戏曲中的“虚实”观念意在营造出一种玩味无穷、含蓄蕴藉的意境美。...........戏曲的虚实观念是戏曲理论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专门研究清代戏曲虚实观念的作品很少,大多零星存在于单篇论文或者某本著作中,例如有如郭英德《明清文人

4、传奇研究》中的“虚拟与写实”一章等,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有关清代戏曲虚实的观点。大致集中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戏曲虚实的起源,普遍认为戏曲虚实观念于老庄哲学;第二方面是对戏曲舞台表演的程式化、虚拟性和写意性特征的论述,著名的有叶长海先生的《明清戏曲演艺论》和《中国传统戏剧的艺术特征》,叶先生分别从“技术论”、“美学论”和“鉴赏论”三个方面论述虚实在文本创作和审美鉴赏中的作用,此外还有张庚的《论戏曲的表演艺术》从演员外在形似的妆扮和演员内心体验角色上,利用程式化、虚拟化的动作表现无限的生活;第三方面是对戏曲虚实审美特征的论述,邓

5、心强在《近30年“虚实”范畴研究述评》《文艺鉴赏中的“虚实”之美》中提到戏曲虚实有朦胧美、想象美、简洁凝练美、曲折回旋美、意境美和情理美六个方面的审美特征。大多戏曲研究者在研究戏曲的审美特征,都集中在意境审美上,如任志宏的《中国戏曲表演意境审美构成浅析》。........1戏曲虚实观念1.1戏曲虚实观念的表演它揭示了中国传统戏曲主观表现的“情”和客观对象“事”之间的关系,“因情生事”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所呈现出来的民族特色,在古典戏曲理论中,对于“情”与“事”关系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虚”与“实”这对美学范畴。中国传统戏曲并非成熟于

6、一朝一日,它经历了漫长的形成过程。上古时期就有巫觋歌舞;春秋时代则出现了俳优杂戏,如“优孟衣冠”等,以人物装扮和诙谐的语言为主;汉代则百戏杂陈,依据《西京赋》中“总会仙倡”的描述,以及剧本“东海黄公”的记载,可说明在汉代“不独歌舞的演进,已趋近故事的表演,且亦注意各项必要的布置”②,以上这些皆具有一定的戏剧因素。后世戏曲的直接起源则是北齐时的《兰陵王入阵曲》和《踏谣娘》,它已经具备了戏曲歌舞演事的各种要素;宋代较之唐代,角色和布置都鲜明复杂了许多;元杂剧则是戏曲艺术真正成熟并且创作繁荣的时代③。最早明确提出戏曲虚实观念的是宋代

7、的耐得翁,他认为戏曲剧本有“大抵真假参半”,“大抵多虚少实”的特点,元明清的戏曲创作和理论都认识到了这一点。虽然元代是戏曲创作的繁荣时期,但是戏曲理论没有共同繁盛。至明代,戏曲虚实的理论层出不穷,胡应麟提出“凡传奇以戏文为称也,亡往而非戏也。其事欲谬悠而亡根,其名欲颠倒而亡其实也”........1.2戏曲虚实观念的理论中国历来文史哲不分家,古典美学里的“虚实”观念和哲学中的“虚实”由一个母体孕育出来,并且一直相互牵连。中国古典戏曲独有的抒情写意风格和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密不可分。追溯“虚实”观念的渊源,首推《老子》对“有无”的

8、哲学思辨:“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①,在“无”的背后,还有一个“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②,可以看出“无”和“有”相互生成,一切“无”的作用都可以通过“有”来表现,即虚实相生。例如老子提出“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③,他认为真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