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之描写类

高考诗歌鉴赏之描写类

ID:25348285

大小:1.14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8-11-19

高考诗歌鉴赏之描写类_第1页
高考诗歌鉴赏之描写类_第2页
高考诗歌鉴赏之描写类_第3页
高考诗歌鉴赏之描写类_第4页
高考诗歌鉴赏之描写类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之描写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杨金明2010-12-7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描写方式祥云一中王朝武杨金明2010-12-7教学目标:1、能准确判断景物描写各种方法。2、掌握景物描写方法类解题技巧。杨金明2010-12-7板块一知识整理你所知道的景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杨金明2010-12-7一分钟识记: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一、虚实角度:虚实结合、虚实对比二、绘画角度:白描手法、细节描写、点面结合三、人体感官方面:从视、听、触、嗅等角度写景物的声、色、动、态。视听结合、声色结合、色彩鲜明,以声衬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四、观察角度的变化:远、近,高

2、、低,内、外。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4)客观为实,主观为虚(5)正面为实,侧面为虚1、虚实结合(重难点)鉴赏术语: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实衬虚、以虚衬实、化虚为实虚1、未来之景2、想象之物3、已逝之境实1、眼前之景2、客观之物3、现实之境作用效果:1.虚实对比: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中心主旨。2.虚实衬托: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委婉含蓄抒情。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

3、常百姓家。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白描(重难点)白描主要用简练的文字描摹对

4、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具有传神和突出主体的作用。【例】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田 家聂夷中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本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却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诗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请作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诗四句写了四个场面,似乎不见作者的情感态度,但作者的情感态度又充满字里行间。显示了高超的表现艺术。白描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答案

5、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3、细节描写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

6、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4、点面结合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动、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客观事物有动有静,动和

7、静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互依存和转化,世界因此而多彩多姿。静的境界是不容易表现的,古代诗人常常用恰当的动态来衬托渲染,把动静对立统一的情态摄入诗歌,使得诗中的人、事、景的动与静有机地结合,构成或动中有静,或静中有动,或动静相衬的和谐画面。5、动静关系(重难点)5、动静关系概念:古代诗人常常用恰当的动态来衬托渲染,把动和静对立统一的情态摄入诗歌,使得诗中的人、事、景的动与静有机地结合,构成或动中有静,或静中有动,或动静相衬的和谐画面。分类: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作用效果:1.动静相生,衬托突出2.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8、3.形象生动,鲜明突出鉴赏术语:静中见动、动中见静、化动为静、化静为动、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汩汩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赏析颔联写景特点:鸟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