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岳麓版必修2

ID:25377362

大小:89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9

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岳麓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分层作业(一)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生产工具进步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的新的生产工具是(  )A.打制石器    B.铁农具C.筒车D.曲辕梨B [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定词“春秋战国”和角度限定词“新的生产工具”。打制石器出现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隋唐时创制了筒车;曲辕犁出现于唐朝。故选B项。]2.《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

2、.“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C.“不误农时”的思想D.“精耕细作”的特点D [材料涉及的是农业耕作方式的问题,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3.右图是逢年过节时乐山人民喜闻乐见的“牛儿灯”表演,生动地用舞蹈形式表现了斗牛、牛犁田、牛戏水等场景。这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民俗,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  )A.以家庭为生产基本单位B.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C.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牛耕在生产中占重要地位D [材料信息表现的全是与牛有关的表演,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故D项正确。]4.有史书记载:“水以轮济,假一毂(ɡū)

3、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此农具的发明(  )【导学号:05812004】A.体现了农业基本模式B.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C.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D.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B [材料反映的是筒车,属于灌溉工具,该工具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5.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政府政策的引导B.国家统一的完成C.生产工具的进步D.家庭手工业的出现C [材料体现的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劳动工具,故本题选C项。]6.《淮

4、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A.男耕女织的重要性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A [材料意思是男耕女织可以使人免受饥寒,说明了其重要性,故选A项。]7.民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右侧邮票所体现的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  )A.男耕女织B.铁犁牛耕C.集体劳作D.刀耕火种A [本题考査学生分析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图中的邮票上半部分是男子在田间耕作,下半部分是女子在家织布,体现了我国

5、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男耕女织,A项正确。]8.“《颜氏家训》中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可见当时的经济形态是(  )【导学号:05812005】A.合作经营B.集体劳作C.重农抑商D.自给自足D [材料中“稼穑而食,桑麻以衣”是指种植庄稼来获取食物,种桑纺麻来得到衣服;“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是指不出门而各种维持生计的物品已经充足了。综合判断,题干讲述的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故选D项。][冲A挑战练]9.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

6、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导学号:05812006】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B [材料中把土地之神和五谷之神作为国家的象征,体现的是国家与农业的关系,故B项正确。]10.谚语是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B.黄牛过河各顾各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D.小满芝麻芒种谷B [A项旨在说明农业种植中施肥很重要;C项说明苗出得好、长势好是丰收的前提;D项强调了种植时间的重要性。B项中“各顾各”反映了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这一特点

7、,故答案为B项。]11.下列诗句反映了宋代太湖流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情况: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杏满村春似錦,踏歌椎鼓过清明。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租船满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宋]范成大【注】 “钟”:古代以六斛四斗为一钟;“斛”: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广糠核“指米麦的粗屑”。这句说的是:农民每年两钟粮,就得忍痛另外输献一斛,只能把剩下的糠皮给孩子吃。请回答:(1)“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两句反映了农业生产是一种怎样的情况?(2)

8、“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两句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两句反映了农民怎样的生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