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真义初探

绿色建筑真义初探

ID:25384940

大小:5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0

绿色建筑真义初探_第1页
绿色建筑真义初探_第2页
绿色建筑真义初探_第3页
绿色建筑真义初探_第4页
绿色建筑真义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真义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绿色建筑真义初探秦伶俐(富士康科技集团建厂规划处,江苏昆山215316)【摘要】绿色建筑,按照官方的定义,就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究其宗旨,绿色建筑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为了减少对地球资源的消耗,使得人类社会得以持续的生存和发展,这才应该是绿色建筑真正意义所在。..关键词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1“绿色建筑”的前世今生2014年,全国各地相继出台规定,凡是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

2、筑必须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一时间,“绿色建筑”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中国大地疯长。不论是土生土长的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还是洋气扑鼻的舶来品——美国LEED绿建筑认证体系,鳞次栉比,充斥了中国建筑市场。在很多人的眼中,“绿色建筑”这个词汇代表的就是一种“高端、大气、上档次”,就是一种强调高科技设计及包装,高资本投入的具有高智能化、高信息化的奢侈品。甚至很多地方将诸如“地源热泵”、“光伏发电”、“CCHP分布式三联供”等等所谓“高科技”的时髦手段作为“绿色建筑”的标配,而完全忽略建筑的适用性。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绿色建

3、筑”,当我们投入了大把的资金,耗费了大量的资源而实现的一些所谓“高科技”,所谓“绿色生态”的措施和系统,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却是常年处于半瘫痪或是闲置状态,就像聋子的耳朵一样只是沦为一种摆设。这种为了“绿色”而“绿色”的建筑,反而增加了社会资源的额外支出,绝对不是真正的绿色建筑,其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破坏更是让人痛心疾首。究其原因,还是我们对绿色建筑的误解所造成的。20世纪70年代,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刻骨铭心的能源危机,人类对自己过往刺激消费、鼓励建设的行为开始反思。当我们终于认识到地球资源也会枯竭的现实之后,恐慌便时时

4、占据我们的心灵,有人甚至提出了“地球只剩50年”的口号。这一切不是空穴来风,或者杞人忧天,大自然一次次无情地反噬着不知悔过的人类,这个现实促使着第一栋标榜着“生态建筑”的住宅于1974年,第一次能源危机的翌年在美国诞生。2“绿色建筑”的概念及现况20世纪70年代以来,无数才华横溢的建筑师、工程师在“绿色建筑”这个领域里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也形成了一系列建筑风格和形式,国内外“绿色建筑”的评估标准和评价机构也日趋规范和成熟。目前中国国内最具权威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美国

5、LEED绿建筑认证体系。绿色建筑,按照官方的定义,就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究其宗旨,绿色建筑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为了减少对地球资源的消耗,使得人类社会得以持续的生存和发展,这才应该是绿色建筑真正意义所在。然而,随着绿色建筑的兴起,一些社会怪相也不知不觉的开始滋生。2.1首先是对“绿色建筑”的盲从诚然,在大多数人的眼里,“绿色建筑”在当下不仅代表的是一种档次和品质,也折射一个人或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6、心。是一张闪闪发光的名片,甚至是比身份更加高端的灵魂、精神的一种境界。所以,往往出现不管这座建筑本身是否适合,也不管这座建筑本身是否有条件实现,只要被冠以“绿色建筑”的名义,一切就变得合理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得上。殊不知,这种性价比极低的所谓“绿色建筑”对我们社会的伤害,对地球资源的透支,比原本没有做绿色建筑来的更大。所以,一个真正有责任心的企业,在做绿色建筑之前,首先要扪心自问和评估这座建筑本身是否适合做绿色建筑。2.2其次是对“绿色建筑”的理解不清,盲目追求高科技在很多人的认知里,“绿色建筑”代表的

7、就是“高科技”,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冷热电三联供,是冰蓄冷、光导管照明、呼吸幕墙。完全不管在后续的运营中,这些设计会否被运用。也有许多不负责任甚至可以说是不学无术的媒体,将“绿色建筑”描绘成造价昂贵的商品,在他们报道的背后是对“绿色建筑”的理解不清,却又误导国人。这种披着“绿色建筑”伪装的奢侈建筑商品,带来的是对环境更大的破坏,对资源更大的浪费。何其痛心哉!2.3再其次是对“绿色建筑”成功案例的盲目复制和模仿绿色建筑发展数十年来,取得了很多非常成功的案例,有科技含量高,设计理念超前的,有适合某一地域,融合当地文化的,

8、也有从传统建筑中汲取经验和思想的。除了具备探索、试验性质的概念性设计,这些成功的“绿色建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适用性”。我们知道,中国建筑的指导性思想就是“适用、经济、美观”,适用是第一位的,也是“绿色建筑”精神的体现。然而,我们有一些建筑师,抛开“适用性”不管,盲目复制成功案例,从涉及的设备、建筑的形式、利用的新颖技术等等,一律照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