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词语真义初探

《木兰诗》词语真义初探

ID:20834236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6

《木兰诗》词语真义初探_第1页
《木兰诗》词语真义初探_第2页
《木兰诗》词语真义初探_第3页
《木兰诗》词语真义初探_第4页
资源描述:

《《木兰诗》词语真义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木兰诗》词语真义初探李茂林湖北黄冈鄂东职业技术学院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诗,叙述了闺门女子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展现了中华民族古朴、忠孝、坚贞、凛然大义等优秀品质。它是千古以来民歌中的优秀杰作。而今,这篇中国“俗文学”作品以其非凡的魅力,在海内外又掀起一股“木兰热”,学者们亦纷纷撰文,为木兰文化增光添彩。美中不足的是,研究其人、其事、其文的多,探求词语真义的少。本人素喜古文,在古汉语、古文学教学生涯中,多得同行指点,对诗中疑语,稍有体会,今举数例,对其真义试作探讨,以

2、期抛砖引玉。  主要有三种看法:一是指木兰叹息声,二是指木兰织布声,三是指虫鸣声或促织声。  认为“唧唧”是叹息声也确有例证。如白居易《琵琶行》:“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这里的“唧唧”确是叹息之声。  但是,象声词常常是随文而异的,例如欧阳修《秋声赋》:“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此处“唧唧”是虫鸣声而不是叹息声。  认为“唧唧复唧唧”是促织声的,也不无理由,古籍中有过类似的记述。如:郭茂倩《乐府诗集》“唧唧复唧唧”句末小注:一作“促织何唧唧”。晋朝崔豹《古今注》:“促织,一名投机,谓其声如急织。”陆佃《众雅新义》:“促织鸣,懒妇惊。”孤立地把“唧唧”看

3、作促织鸣似无不可,但从内容上看,“促织鸣,懒妇惊”与木兰勤劳的形象是不相符的。  舒化龙、商礼群认为“唧唧复唧唧”是织布声,是一种兴的写法。比兴的写法可分多种,有以比起兴的,也有谐声起兴的,这里以不停的织布声,描绘木兰当户织的辛勤纺织、热爱劳动的形象。从意义上说,这是木兰一贯的。张世禄先生认为这是写木兰的“常态”。因有这种常态,紧接的“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才能引人关注,使人感到不寻常,引出后文“卷卷有爷名”之异事。  由上可见,前两种认识与语言环境不合,第三种看法较为全面,既符合织机所发之声,又照应后文之比兴、转折手法,而况权威辞书《辞海》已有定论:此处“唧唧”是“织机

4、声”。  概括起来也有三种意见:一种认为,“同行十二年”的“行”字,应读“形”的音,意思是“行路”。所以全句解为“同在一起走路十二年,还不知道木兰原来是女的”。这种看法明摆着有问题,经不起推敲。  另一种认为,“行”应读“杭”的音,多作名词,有“行列”的意思。古代军队的一种编制也用“行”,《兵法》载:五人为伍,十人为伙,百人为卒。又引申为“队伍”义。我们平常沿用的“行伍”一词,原义也是“队伍”,贾谊《过秦论》:“蹑足行伍之间”。  权衡“行”的音义,舒化龙认为,“同行十二年”的“行”应读“杭”的音,作名词,“队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部队”一词同义;全句译为“同在一个部队

5、里生活了十二年”,意思清楚,比之于读“形”的音的意义,也更准确。  有的课本注释为“雄雌两兔一起贴着地面跑”,商礼群的《古代民歌一百首》也说:“傍地走”就是“贴着地面跑”。  他们对“双兔傍地走”五个字的解释,有四个字是对的,双兔即指雄雌两兔,“傍”是贴着,“走”古义是跑。但“地”注为“地面”就错了,连带整个译句也成了病句。“傍地”在现代汉语中可看作动宾结构。但是,古代汉语中,“地”在动词后常作助词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着”。如刘向《说苑·杂言》篇:“齐景公谓晏子曰:”寡人坐地,二三子皆坐地‘。“意思是齐景公对晏子说:”我坐着,你们几位也坐着。“类似的句例,在一些唐宋古典文

6、学作品中是常见的。  所以,从古汉语的语法习惯来看,《木兰诗》的“双兔傍地走”,该是“两只兔子紧贴着一块跑”的意思。再说,也只有“紧贴着一块跑”显得能力相当,达不到辨雌雄的效果。再说“贴着地面”,兔子也没法跑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