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与接受-鲁迅与胡适对梅兰芳的文化选择

批判与接受-鲁迅与胡适对梅兰芳的文化选择

ID:25391581

大小:67.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20

批判与接受-鲁迅与胡适对梅兰芳的文化选择_第1页
批判与接受-鲁迅与胡适对梅兰芳的文化选择_第2页
批判与接受-鲁迅与胡适对梅兰芳的文化选择_第3页
批判与接受-鲁迅与胡适对梅兰芳的文化选择_第4页
批判与接受-鲁迅与胡适对梅兰芳的文化选择_第5页
资源描述:

《批判与接受-鲁迅与胡适对梅兰芳的文化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批判与接受:鲁迅与胡适对梅兰芳的文化选择  摘要:在以“改良旧戏和创造新戏”为指向的中国现代戏剧改良运动中,鲁迅和胡适都曾对中国传统“旧戏”进行过激烈的批判,但是由于个人性格、审美旨趣、处世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对于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鲁迅的批判呈现浓重的“个人批判”色彩,而胡适则采取了与鲁迅迥然不同的态度。  关键词:鲁迅;胡适;戏曲批评;梅兰芳;审美差异;文化性格 Abstract:DuringthemodernChinesedramareformmovementprovingtheolddramasandcreatingtheneonthetraditio

2、nalChinese"olddramas".Butbecauseofthedifferencesincharacter,aestheticinterestsandapproachestolife,LuXun’scriticismofMEiLanfang,theBEIjingOperaartsmaster,sho;MeiLanfang;aestheticdifference;culturalpersonality  把同为戏曲“门外汉”的胡适放在鲁迅批判“旧戏”以及鲁迅与梅兰芳是非曲直的文化背景中加以比较,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鲁迅和胡适都曾对以京剧为代表的中

3、国“旧戏”持鲜明的批判态度。鲁迅认为中国“旧戏”太陈旧,脱离现实人生,死板矜持,缺乏生机,尤其反感梅兰芳的“男人扮女人”,被士大夫“篡改”;认为“旧戏”的出路在于继承中求革新。崇尚西化的胡适认为中国“旧戏”内容浅薄,说谎作伪,形式僵化难懂,主张以西方戏剧为模本加以改良,支持梅兰芳赴日本、欧美、苏联演出交流。鲁迅在批判中国“旧戏”正走向没落的[JP2]同时,锋芒对“戏”更对人,批评梅兰芳直言不讳,无所顾及;胡适的批判也很尖锐,但他对“戏”不对人,在积极的交往中鼓励帮助梅兰芳出国访问演出,以改良中国“旧戏”。不同的文化性格及其批评方式都对梅兰芳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影

4、响。    一、鲁迅和胡适对中国“旧戏”的审美感受    1.鲁迅认为中国“旧戏”被罩上了“玻璃罩”,与现实人生分离;胡适认为中国“旧戏”远离现实,远离生活,说谎作伪,思想浅薄。  鲁迅和胡适都崇尚文学的写实主义,认为中国戏曲要睁开眼睛看,老老实实把现实再现出来,这样的戏曲才有艺术生命力。鲁迅认为,由于中国戏与现实人生存在很深的隔膜,特别是中国戏在封建社会长时期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受统治阶级的直接控制和封建思想的毒害,内容上的糟粕和形式上的陋习很多,鲁迅在情感上、思想上都自觉不自觉地对其进行否定和排斥。他感叹“戏剧还是那样旧,旧垒还是那样坚”,“先前欣赏那

5、汲Ibsen之流的剧本《终身大事》的英年,也多拜倒于《天女散花》、《黛玉葬花》的台下了”,〔1〕(P172)他惊叹上海市民在“尧皇出世”的时代让孩子看《开天辟地》和《封神榜》这些旧戏,而新戏却只有《黄慧如产后血崩》这样的作品。  在《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中,鲁迅批评梅兰芳是一位由俗变雅的典型。开始,他“不是皇家的供奉”,而“是俗人的宠儿”,他当时“所做的戏,自然是俗的,甚至于猥下,肮脏,但是泼刺,有生气”。〔2〕(P610)他的艺术是属于民间的,属于人民大众的。但是,后来,他遭到了士大夫的“篡改”:“他们将他从俗众中提出,罩上玻璃罩,做起紫檀架子来。教他用

6、多数人听不懂的话,缓缓的‘天女散花’,扭扭的‘黛玉葬花’,先前是他做戏的,这时却成了戏为他而做,凡有新编的剧本,都只为了梅兰芳,而且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梅兰芳。雅是雅了,但多数人看不懂,不要看,还觉得自己不配看了。”〔2〕(P609)  在《论睁了眼看》中,鲁迅说:“中国的文人,对于人生,——至少是对于社会现象,向来就多没有正视的勇气……然而由本身的矛盾或社会的缺陷所生的苦痛,虽不正视,却要身受的。文人究竟是敏感人物,从他们的作品上看来,有些人确也早已感到不满,可是一到快要显露缺陷的危机一发NB367之际,他们总即刻连说‘并无其事’,同时便闭上了眼睛……中

7、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中国人向来因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由此也生出瞒和骗的文艺来,由这文艺,更令中国人更深地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甚而至于已经自己不觉得。世界日日改变,我们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的时候早到了;早就应该有一片崭新的文场,早就应该有几个凶猛的闯将。”〔3〕(P251-255)  五四时期,易卜生的剧作以反映社会家庭问题而引起中国文学界的注意,其思想

8、适应了当时反封建启蒙运动需要。因此,胡适特别推崇易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