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负效应及对策研究

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负效应及对策研究

ID:25421493

大小:5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0

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负效应及对策研究_第1页
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负效应及对策研究_第2页
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负效应及对策研究_第3页
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负效应及对策研究_第4页
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负效应及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负效应及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负效应及对策研究  摘要: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一直保持双顺差,我国外汇储备位居全球第一,虽然外汇储备的增多代表财富规模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增强,但也会带来一定的成本和风险。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国际收支顺差、结售汇制度以及热钱涌入等不足角度对外汇储备过剩成因进行分析,旨在找出产生外汇储备持续上涨的根源,高速增长的外汇面临的风险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外汇储备;贸易顺差;藏汇于民    一、我国外汇储备定义及现状分析    外汇储备

2、是指由一国官方持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或货币汇率波动时可以动用的可自由兑换的储备货币和其他随时可转换成为这些货币的资产。  我国自1994年实施人民币汇率改革将内外汇率并轨后,在外汇管理体制上实施强制结售汇制度及“宽进严出”的政策,外汇储备高速增长。1994年,中国外汇储备只有516亿美元。我国外汇储备自2002年以来超速增长,到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8537亿美元,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截至2006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663亿美元。至2008年4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增加到1.76万亿美元,比东北亚其他

3、国家和地区外汇储备的总和还多,并且这个数字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世界主要七大工业国(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简称G7)的总和。  传统的外汇管理理论认为,一国国际储备的合理数量,大致为该国年进口总额的20%~50%。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因政府能有效地控制进口,所以,储备可以减少,但底线在20%。不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储备可以增加,但一般不可超过50%。  根据国际上传统的一国外汇储备满足3个月进口额或占40%左右的外债余额标准来衡量,2007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相当于17个月的进口额;从债务偿付能力看,我国外汇储备与短期外债的比例为720

4、.85%,远高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巨额外汇储备已经对宏观经济运行形成了不良影响,也使中国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处于被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造成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    1.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  中国外汇储备居高不下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国际收支长期处于双顺差局面。这种局面的形成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我国总储蓄率居高不下,扩大了储蓄与投资差额,同时,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制造业产能迅速扩大,在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内需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货物贸易顺差增加。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是鼓励出口的对外贸易政策,如对外向型企业实施一系列鼓励和优惠政策,包括低地价、低水平

5、劳工保护。汇率低估、税收优惠、贷款倾斜等政策,使得外向型企业比内向型企业有较多的优越条件,促使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尤其是在2001年后,我国在世界进出口总额的排名从2004年开始,连续4年名列世界第三,中国外贸增长速度居所有经济大国之首。  虽然顺差的出现对曾经资金短缺的我国来说是件好事,但是它带来了两个不能忽略的问题:一个是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加;二是造成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限制了货币政策调整的自由度。持续、快速增长的贸易顺差是构成我国外汇储备猛增的主要来源。    2.强制性结售汇制度  中国1994年开始实施的银行强制性结售汇

6、制度,即境内机构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入,除国家规定的可以开立外汇账户保留的以外,均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另外,中国还对个人购汇、用汇实行严格管制。近年来,虽然外汇管理局已经允许外贸企业开设外汇账户,留存部分外汇,企业可以留存外汇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企业实际持有的外汇份额远远低于允许留存的限额。  1994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仅为516亿美元,到2006年已达到了10366亿美元,到2008年底已到19460亿美元。较1994推行强制结售汇之时增长了26倍。充足的外汇资金虽然一方面为国内建设和对外投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外汇占款形成的基础货币已成为中国货币的主

7、渠道,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增长的今天,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使中央银行卖出基础货币,加剧了中国的流动性过剩,形成通货膨胀压力。  在这种“藏汇于国”的政策下,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数量激增。这是形成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的主要制度因素。    3.国际热钱的持续涌入对我国外汇储备造成一定影响  在人民币升值心理预期持续的情况下,近年来,大量国际热钱通过合法、非法途径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套利、套汇。根据海关、商务部公布的2008年上半年数据,新增的外汇储备中,有1209亿美元至今无法准确地判断其来路。分析人士认为,这1209亿美元主要是通过各种渠道混入中国的国际热钱。  国际热钱

8、流入的后果“危害巨大”。首先,国际热钱自身追逐短期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