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内镜下辨证分型关系探讨

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内镜下辨证分型关系探讨

ID:25455481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0

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内镜下辨证分型关系探讨_第1页
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内镜下辨证分型关系探讨_第2页
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内镜下辨证分型关系探讨_第3页
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内镜下辨证分型关系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内镜下辨证分型关系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内镜下辨证分型关系探讨【关键词】慢性胃炎;辨证分型;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是临床上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为了探讨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内镜下表现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2003年5月~2007年3月对在我科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在排除Hp阴性的患者以及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后,我们对慢性胃炎的患者经尿素酶和黏膜病理染色两种实验均呈Hp阳性的480例病例进行了临床中医辨证分型及相关性探讨,现总结资料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需满足下列入选标准:经内镜下确诊的门诊慢性胃炎患者;Hp检测需尿素酶及

2、病理染色均呈阳性:年龄18~80岁,性别不限;在胃镜检查前需经过中医辨证分型。排除标准为:同时伴有消化性溃疡的胃炎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住院患者。本组480例患者中男201例,女279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18岁,平均48.5岁。1.2方法对做胃镜检查的患者先由一固定中医医师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详细记录主症、次症、舌象、脉象等各项要素,然后胃镜检查并于胃窦部距幽门3~5cm处钳取2块胃黏膜,一块置于快速尿素酶诊断药盒,5~10min后观察结果(该诊断药盒由惠泰医疗科技公司制造,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监制);另

3、一块送本院科研实验室,进行Hp染色检测。1.3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辨证分型根据南昌会议分型标准区分:(1)脾胃虚弱型:胃脘部隐痛,喜温喜按,饥饿时加重,进食后缓解,泛吐清水,大便溏泄,舌质淡或淡红,脉细或沉细。(2)肝胃不和型:易因情志发病,胃脘胀或痛窜两胁,嗳气频繁,嘈杂泛酸,苔多薄白,脉弦。(3)胃阴不足型:胃灼隐痛,伴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脉细或数。(4)胃络瘀血型:胃脘刺痛或痛有定处,拒按,黑便或大便潜血阳性,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滑数。(5)脾胃湿热型:嘈杂,泛酸,胃脘灼痛,恶心呕吐,口臭,口渴,口苦心烦,苔多

4、黄腻,脉弦滑数。1.4内镜分型内镜分型按悉尼系统胃炎分类法(SydneysystemfortheclassificationofGastritis):(1)红斑渗出性胃炎,表现为片状红斑、细结节、黏膜失去光泽,有点状渗出,黏膜偶有轻度脆性。(2)平坦糜烂性胃炎,表现为平坦糜烂。以胃窦部为主或全胃分布,病变可被一层渗出物覆盖,糜烂灶偶尔可沿黏膜皱襞和局灶红斑成线状分布。(3)隆起糜烂性胃炎,表现为隆起糜烂,呈隆起的黏膜小丘,隆起表面中央黏膜缺损。(4)萎缩性胃炎,胃轻度扩张时可见到血管纹,黏膜皱襞消失或平坦,可见肠化病灶,呈淡灰色小灶

5、。(5)出血性胃炎,以点状瘀斑或流入胃腔的显性出血为其特征。(6)反流性胃炎,表现为红斑,黏膜皱襞水肿和胃腔内有反流胆汁,接近幽门孔的黏膜皱襞可以明显水肿,甚至呈息肉样。(7)皱襞增生性胃炎,胃黏膜有显著增粗,充气也不能展平的黏膜皱襞,大于10mm的粗大皱襞为重度增生。2结果480例纳入研究的患者经辨证分型及内镜检查结果见表1。表1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内镜分类的关系从表1中可以看到脾胃虚弱型以红斑渗出为主,约占46%,明显高于其他证型。其次为萎缩性胃炎,约占29%;肝胃不和型以隆起糜烂性为主,占33%。其次为平坦糜烂性胃炎,占20

6、%;胃阴不足型以萎缩性胃炎为主,约占43%。脾胃湿热型也以萎缩性胃炎为主,占36%。其次为平坦糜烂及隆起糜烂性胃炎;胃络瘀血型则以出血性胃炎为主,占31%。从本组患者的舌象分布来看,多数证型的舌象特征与证型的内在病机相吻合,如脾胃虚弱型多数舌淡白,形胖大,有齿痕;肝胃不和型苔薄白或厚,舌质淡红;胃阴不足型舌苔多有剥落、裂纹、舌质淡白或红;脾胃湿热型则苔黄腻,舌红;胃络瘀血型舌色青紫,舌下有瘀血扩张,但部分慢性胃炎患者的舌象有虚实夹杂等证。3讨论中西医结合共同探计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寻求理论上的结合点。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

7、主要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失调下出现的攻击和防御因子的失调。中医认为慢性胃炎的主要内因是脾胃虚弱,出现脾虚肝郁,气滞血瘀,阴阳失调等证。这与现代医学所提出的攻击和访御因子失调有相似之处。因此,可以认为脾胃虚弱与胃黏膜防护功能可能是中西医学两者在理论认识上的结合点。其他如肝胃不和证与幽门括约肌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胆汁反流以及胃肠功能紊乱等都可以找到某些相似的理论认识。长期以来,慢性胃炎的辨证分型繁杂且不统一。1989年南昌会议[1]突出了中西医结合特点,主次分明,便于掌握,很有代表性。胃镜检查是本病诊断及疗效判定的重要依据。1990年在

8、悉尼召开的第九届胃肠病学大会上,Misieanepinhibitors.Gastroenterology,1997,112:1033-103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