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初探论文

浅析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初探论文

ID:25456838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0

浅析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初探论文_第1页
浅析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初探论文_第2页
浅析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初探论文_第3页
浅析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初探论文_第4页
浅析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初探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初探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初探论文..毕业论文关键词:城市化;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重庆论文摘要: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保障之源,随着被征地农民的逐渐增多,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日益突显。解决此问题,可采取调整征地补偿标准、拓展养老保障金的筹集果道、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以构建和完善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重庆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农民的土地被大规模征用,产生了一个失去土地又无法真正融人城市生活..毕业,游离于城市与乡村的新的社会弱势

2、群体—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作为“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之一,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尽快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已成为城市化、工业化面临的迫切任务,亦是保证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1、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现状1.1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1)现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内容。现行重庆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是指男满50周岁、女满40周岁的农转非人员,经本人书面申请,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将该农转非人员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全额或者半额交由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重庆市分公司办理储蓄式养老

3、保险。但由于银行利率不断下调,重庆市财政局、社保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联合发布了文件,保证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利率达到10%,差额部分由财政局从征地统筹费中支出。(2)现行养老保障制度采用“三个一点”的资金供给模式。目前,重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主要采取“三个一点”的资金供给模式,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基金的来源由政府、集体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1.2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1)征地补偿费用低,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缺失。目前重庆各地政府或企业对农民的征地补偿只体现了对土地资源属性的补偿,而未考虑到土地对

4、农民的综合功能与经济价值,重庆市市区安置补助费和土地补偿费之和最高金额为22050元/人。即使失地农民把其全部投入储蓄式养老保险,每年得到的最高养老金也只有2205元,即每月183.75元。(2)一次性的货币补偿难以发挥养老保障的功能。失地农民在取得了货币安置补偿后,多数农民缺乏理财观念和长远的打算,抱着对政府和集体“等、靠、要”的思想,坐吃山空,失地农民现期消费的短期化行为,导致一次性的货币补偿起不到养老保障的作用。1.3现行的养老保障制度缴费方式不合理(1)缴费方式不合理。重庆现行的失地农民养

5、老保障制度采取“三个一点”的供给模式。首先,土地征用后的安置补助费和土地补偿费本来就属于农民所有,政府用这笔钱替农民建立养老保障,本质上仍是农民自费买保险。其次,集体交纳部分从土地补偿费中列支,会产生于集体经济发展争夺资金的矛盾。再者,政府出资部分是从土地出让金中列支的,但如果政府不能按期取得土地收益,同样也会影响政府资金的及时、足额到帐。(2)基金监管体制缺失。现行的养老保障走的是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模式,以保险公司为依托。但这一制度设计使得一方面受托人存在风险,另一方面政府和农民也存在风险。1.

6、4与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缺乏衔接许多地区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完全独立于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障体系之外,使失地农民同时参加了多种社会养老保险,在短期内需承担缴纳多种保险费的负担。而两个不同的养老基金的相互隔离,使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基金资金规划规模较少,运行范围有限。1.5失地农民就业难存在大量的“闲置”劳动力。就业是失地农民的根本出路,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就目前重庆各地失地农民就业情况来看,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率低,失地农民就业难、就业质量差,就业安置现状不容乐观。2、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7、2.1减少征地引起的矛盾在当前整个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对土地的大量征用,会导致农民对征地行为产生抵触情绪,从而阻碍和延缓重庆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若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得到解决,他们将会积极主动的投人到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将更加稳定、健康、有序的推进重庆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2.2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当前,一次性的货币补偿,即使按最低的生活标准来计算,也只能维持3-5年,步入老年后,部分失地农民将会陷人老无所养的困境。为了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困境,安定人心,营造稳定的

8、发展环境,有必要建立适合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2.3扩大养老保障覆盖面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中国农村的家庭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核心家庭日益增多,农村独生子女比例增大。此外,随着大批农民年轻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形成了大量“空巢家庭”。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通过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可以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使失地农民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3、构建和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是实现农村城市化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目前,重庆对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