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综述).doc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综述).doc

ID:2547325

大小:5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1-16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综述).doc_第1页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综述).doc_第2页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综述).doc_第3页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综述).doc_第4页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综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综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综述)刘作新,高军侠(1.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摘要: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一类有毒致癌化合物,污染粮食及其制品,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对目前用于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在对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微柱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检测方法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评述了上述方法的优劣和适用条件。关键词: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进展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一类有毒次生代谢物。在世界不同地区都发现了这些真

2、菌大量存在于供人类食用的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已导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1,2]。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关黄曲霉毒素的危害被大量报道,以致黄曲霉毒素已成为最受人们关注的一种真菌毒素[3]。因此,寻求准确、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对黄曲霉毒素进行高效的定性定量分析,是黄曲霉毒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1.黄曲霉毒素研究概况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黄曲霉毒素至少包含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等l7种结构相似且特征已知的化合物,其结构特征为都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比较稳定,如B1在高温200℃、紫外线照射下,都不能使之破坏,加热到

3、B1的熔点(268~269~C)才开始分解;在酸性溶液中,B1也很稳定,在pH1~3的强酸性溶液中则稍有分解【2】。黄曲霉毒素的毒性为氰化钾的l0倍,砒霜的68倍,能引起人急性中毒死亡,与人的肝癌有密切关系,能使家畜、家禽及多种实验动物诱发癌症,其中B1、B2、G1、G2是最主要的毒素物质,而B1是自然发生潜力最大的一种毒素【4,5】。2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从最初以薄层层析法为主,发展到高效液相色谱法、微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多种方法普遍应用,其进展与新的化学检测手段和新仪器的出现密不可分。这些新方法、新手段的快速应用,为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提供了更广

4、泛的选择余地,适应了不同的检测目的和要求[6].2.1薄层层析法(TLC)薄层层析法是测定黄曲霉毒素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将样品经过提取、柱层析、洗脱、浓缩、薄层分离后,在波长365nm紫外光下产生蓝紫色或黄绿色荧光,并根据其在薄层上显示的最低检出量来确定其含量。聂孝同等【7】应用薄层层析法采用以下步骤对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了检测。首先是黄曲霉毒素的提取:把粉碎过20目筛的样品放人具塞三角瓶中,加入甲醇(55:45)溶液,再加入石油醚盖严,静置片刻后,用慢速定量滤纸过滤于分液漏斗中,通人三氯甲烷,再过滤并将滤液在65℃水浴上通风挥干,冷却后加入苯一乙腈(98:2)充分

5、混合,然后吸取上清液待用。对杂质少的样品,采取直板定性。依次点板、展开、观察;其中预展展开剂为无水乙醚,正展展开剂为丙酮一三氯甲烷(1:9),且展开剂要事先加入到展开槽内;通过观察,无荧光出现为阴性.出现荧光则为阳性,需作直板确证,若继续有荧光出现,则进一步作定量确证;样品的某一点荧光强度与标样点的荧光强度相一致,则取此点为样本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值,否则作稀释定量检测;但是对于杂质多的样品,须采取横板定性;同样经过点板、展开、观察,有荧光者为阳性检出,进一步作横向确证,经再次检测观察呈阳性,则需要定量确证黄曲霉毒素含量。为了提高薄层层析法的精度,建立薄层扫描法来测定黄曲

6、霉毒素,它是薄层层析法的仪器化,样品的处理和层析条件与薄层层析法相同,只是在标准品的设定和结果判定上有所不同。杨焱等【8】把粉碎过筛的样品加水湿润后通人氯仿过滤,取滤液在65℃水浴上挥干,再用苯一乙脯溶液转移;通过点板,用乙醚预展后,再用氯仿一丙酮(92:8)展开,在365nm紫外光下观察,根据AFB1、AFB2、AFG1和AFG2分别显示的蓝紫色、蓝紫色、绿色和绿色荧光,在扫描仪上绘制AFT扫描图谱,并由此分辨出黄曲霉毒素种类;最后作定量分析:以斑点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标准品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建立回归方程,得到样品的黄曲霉毒素浓度。2.2高效液相色谱法(H

7、PLC)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曲霉毒素,一般分提取、净化、衍生和测定几个步骤。提取通常是黄曲霉毒素分析的第一步,所用的仪器和溶剂有很多种[2,9]韩红岩等[10]对于受黄曲霉毒素污染不同程度的玉米用60%甲醇、80%丙酮、90%乙腈提取,均得到较高的回收率,其中,80%丙酮的毒性与乙腈、甲醇相比较小,操作较为安全,是提取黄曲霉毒素的最佳选择;王光建等[11]给样品中加入甲醇(6:4)溶液,高速捣碎,将提取物于离心管离心5~10min后,给上清液中加入氢氧化铁悬浮液搅匀,再加人Tris一盐酸缓冲液,离心后待用;李佐卿等[12]首先加人氯化钠,再加人甲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