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主要害虫的防治

棉花主要害虫的防治

ID:25493794

大小:225.23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11-20

棉花主要害虫的防治_第1页
棉花主要害虫的防治_第2页
棉花主要害虫的防治_第3页
棉花主要害虫的防治_第4页
棉花主要害虫的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棉花主要害虫的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棉花主要害虫的防治n1棉蚜n同翅目,蚜科,不全变态,刺吸式口器。孤雌生殖,繁殖力极强,每头蚜虫每天都能繁殖几个到十几个若虫。当虫口密度大时,变成有翅蚜迁飞。防治不宜在棉花已卷叶时再治。对棉花危害最大是在苗期,此时可用啶虫脒、吡虫啉、噻虫嗪、吡虫嗪、烯啶虫胺等烟碱类化合物,稀释2000~3000倍喷雾。此类烟碱类化合物对其抗性很大,效果降低。可选用丁硫克百威等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不要再用高毒的呋喃丹(克百威)、3911、特丁磷、涕灭威进行喷雾。n关于棉蚜防治的几点思考n今年接到很多电话,谈到我公司的20%啶虫脒可湿粉防治蚜头1、2次效果还

2、较好,可是再次使用效果较差。为此我们特意从反映效果不好的廊坊霸州县取回样品及有关厂家产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公司的20%啶虫脒可湿粉剂含量达标,在20%以上,质量没有任何问题。n今年棉蚜发生危害高于往年,主要是气侯干旱少雨及农药抗性的(啶虫脒、吡虫啉等)造成的。大雨可冲掉蚜虫。相反高温、干旱却对盲蝽象不利,30℃以上,可使难盲蝽象死亡,所以今年北方盲蝽象发生很轻。如下几点想法仅供参考。n1叶面喷雾效果差。主要是因为棉蚜抗性高,靠内吸、内渗效果不足以全部杀死蚜虫,建议使用叶背喷雾。实践证明此法效果好。不要轻信“正打反死”。虽然啶虫脒、吡虫

3、啉等都有较好的内吸、内渗透作用,但因多年使用棉蚜对其已产生很高抗药性,单靠提高使用浓度的方法,不值得提倡。当一个内吸的新农药刚开始使用时叶面喷雾效果会较好,但使用浓度要比叶背喷雾高1~2倍,如久效磷叶面喷雾用稀释1000倍,叶背喷雾可用2000~3000倍。防治效果仍然是叶背喷雾的好,治虫干净、残效期长。2建议轮换使用各种类型杀虫剂。(1)苗期:有机磷类:氧乐果稀释500倍叶背喷雾,每亩1两左右。使用2~3次。或用氨基甲酸酯类:丁硫克百威等。(2)花蕾期:啶虫脒、噻虫嗪等。使用2~3次。(3)盛花、铃期(伏蚜)用吡蚜酮(杀虫慢、但杀虫方

4、式独特、中止制取食)。1000~2000倍,叶背喷雾,并加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如果嫌贵可用硫丹,一定要叶背喷雾,因为它没有内吸活性。(4)加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主要增加展着性,使农药液体迅速展开,沾满叶面,打开蚜虫粘液,可提高效果10~20%。使防效从80%提高到95%,这样可大大减少残活的蚜虫,提高残效期。1桶1代,1~2元。 轮换使用不同类型杀虫剂是解决棉蚜抗性的最好方法,单靠提高使用浓度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只能加大蚜虫的抗药性,缩短农药的使用寿命。n3多一点耐心。有的杀虫剂不能随打随死,应该等到24小后或更长些时间。如吡蚜酮其效果就慢些

5、。再如除虫脲类就需4天才能死虫,锐劲特(氟虫腈)需要2~3天,才能见到效果。一般说来杀虫效果快的药,残效多数较短,如灭多威等,只有3~4天效果。n4建议当用啶虫脒、吡虫啉防治蚜虫效果不好时,请试验用氧乐果、吡蚜酮、硫丹及醚菊酯等。从中筛选出较理想杀虫剂。同时强烈推荐使用叶背喷雾法防治蚜虫。3 关于机动喷雾问题在大面积种棉花时,防治棉蚜只能用叶面喷雾,而现在又没有特别好的内吸杀蚜剂,因为棉蚜的高抗性问题,在今年我试验了几乎所能找到的杀蚜剂,叶面喷雾效果都不太理想,最好的就是吡蚜酮,有内吸作用,残效也就4天,效果慢,价钱贵,难以接受。也就是

6、说,没有能达到啶虫脒最初使用时的效果的药,没有杀蚜虫的好“猫”。解决方法:(1)使用新的机器(静电喷雾),打到叶背。(2)加大喷药液量(浓度变稀),加大雾滴,否则,药液在空中蒸发,落不到叶子上。内吸需要借助一定水分(液体)。(3)机动喷雾的特点是浓度高,用水少(10多斤水/亩),雾滴小,效率高。问题是在高温季节,小雾滴很容易蒸发,剩下原药,如果是固体,就很难渗透到叶背面,而蚜虫习性又是在叶背。所以要尽量大雾滴及喷药量,同时方向也要改变一下,不冲天喷药。(4)害虫、棉叶的表面组织等都有一定孔径,浓度再高,甚至用原药,通过的量是有限量的,所

7、以浓度不是越高越好。例子:当我们把药溶解成液体,并把它在玻璃上涂成膜,把虫子放上,我们发现当浓度达一定高时,害虫的死亡速度就不再加快,死亡率不再提高。而且当浓度过高时植物会发生药害,即植物非但不能吸收药液,反而发生植物的汁液被吸出来(反渗透)现象。7关于害虫抗药性n(1)不要连续反复使用同一种农药,延缓害虫抗药性发生。n(2)不要盲目提高新农药使用浓度,延长新农药寿命。n(3)抗性的治理: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n如棉铃虫,澳大利亚棉铃虫一度无药可治,后经过不同类型的农药轮换使用,现在抗性问题基本解决。棉田第1代使用拟菊酯类。第2代

8、使用有机磷,第3代使用有机氯类等。n(4)结合有益天敌:益虫、益鸟等。如;马蜂、蜘蛛。n(5)黑光灯、杨树把诱杀棉铃虫成虫。胡箩卜花能诱引棉铃虫成虫,用灭多威喷雾灭杀.n(6)性诱剂:棉铃虫、家蝇等(雌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