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哲学的自然主义取向论文

主体间性哲学的自然主义取向论文

ID:25513905

大小:5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0

主体间性哲学的自然主义取向论文_第1页
主体间性哲学的自然主义取向论文_第2页
主体间性哲学的自然主义取向论文_第3页
主体间性哲学的自然主义取向论文_第4页
主体间性哲学的自然主义取向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主体间性哲学的自然主义取向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主体间性哲学的自然主义取向论文.freelorphisme)从而消除世界神秘荒诞的气氛”。10而“自然的复魅”则是回复到“比照人的形象看待一切的拟人化”状态。格里芬主张回到前启蒙状态,让自然具有灵性,同时让人从理性主体回归到自然主体,以达到人与世界的有机的关系。格里芬认为,世界是一种“神圣实体”,后现代精神的中心是人类与神圣实体的关系,“后现代精神既拒斥超自然主义又拒斥无神论……但大多数后现代主义者都持一种所谓的自然主义的万有在神论(naturalisticpaheism),这种观点认为,世界在神之中而神又在世界之中。世界的状况既不是来自于神的单方面行为

2、,也不是来自于被创造之物,而是来自神与被创造之物的共同的创造性。”11这是一种带有自然神论的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第三,格里芬还认为后现代主义具有一种新的时间观,表现出对过去、未来的关注等等。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通向生态主义,因此格里芬说“后现代思想是彻底的生态主义的”12。生态哲学的兴起也是哲学走向后现代的标志之一。生态哲学对现代哲学的核心——主体性以及机械论的世界观进行了反思,主张整体论,即认为世界是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人——社会——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主张以有机论代替机械论的世界观,甚至提出“生物中心主义”以代替人类中心主义;认为自然是有独立的价值的

3、,主张以“生态中心主义”代替经济中心主义。总之,生态哲学认为,只有破除人类中心主义,把人类看作自然的一部分,把自然当作与人平等的伙伴,尊重自然,承认自然的权利,也就是把自然主体化,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变成主体间性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的对立。三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哲学批判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哲学与审美主义的主体间性哲学、信仰主义的主体间性哲学一样,是对现代性以及现代性的核心主体性的反动,是走向主体间性哲学的途径。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如何可能,这是一个问题。主体间性是理想的存在状态,是自我主体与世界主体之间的融通。这只有在超越现实的领域才有可能,因为在现实

4、领域,不能消除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对立。只有在审美中,由于超越了现实,实现了自由的审美理想,作为审美主体的自我与作为另一个审美主体的“美”的世界达到了完全的同一:审美的自我成为对象,审美的对象成为自我,二者融合为一。而信仰主义的主体间性理论,由于建立在对上帝的虚幻信仰基础上,因此并不能真正实现人与世界的同一。那么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理论如何呢?它能够实现真正的主体间性吗?应该说,这也只是一种理论的虚构,不能成为现实。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哲学有两种,其中一种是外在的自然主义,即企图把人与世界还原为原始的自然状态,把二者的关系还原为原始的的自

5、然关系。从人类的历史上看,在前文明的原始社会的原始关系以和原始意识之中,人相信万物有灵论,自然充满灵性,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体化的,还没有发生主体与客体的分化。这种原始的同一在文明社会被打破了,产生了主体与客体的分化和对立。这种对立是一种进步,同时也是一种异化。在文明初期,这种异化还不显著,人有自然的对立还没有发展为对抗。只是到了现代性确立以后,人与自然的对立才加剧了。在文明社会,由于感受到了世界对主体的压迫、抵抗,与是就产生了反文明教化的归返自然的思想。中国的老庄哲学就有这个主张,西方后期的海德格尔、大卫·雷·格里芬等也有这个倾向(他的“反魅”思想有宗教

6、哲学的背景),甚至梅洛-庞蒂也有这个倾向。但是,问题在于,文明已经发生,不可逆转,要回归到原始社会或者早期文明中是不可能的。而且,人本身不能退回到蒙昧状态,不能退回到原始意识;自然也不能“返魅”而成为有灵性的世界。这样,人与自然就不可能发生原始状态上的互相感应、互相融合。人还要通过理智和实践来认识和改造世界,主客对立不能消除。因此,这种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只能是一种虚构,而不会成为现实。而且,无论是原始的存在还是早期文明的存在,都带有蒙昧性,不是自由的存在,因此也不是真正的主体间性存在,这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存在。外在的自然主义还包括生态哲学。从整体上说,

7、生态哲学批判主体性哲学,企图建立人与自然的主体间性关系,这种努力是应当赞许的。但是,生态哲学的许多派别也存在着自然主义的倾向,它们企图把人与自然完全一体化,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一种空想。必须在承认人与自然的统一性的同时,也承认人与自然的差别和冲突,在这个前提下限制人对自然的侵害,而不是无视这种差别和冲突,建立一个生态主义的乌托邦。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理论还有一种形态,即内在的自然主义,它主张消除理性主体,包括消除智慧和消除欲望两个方面,使人退回到自然物的地位,从而与自然平等、同位、同一;或者退回到前理智状态,在知觉中寻找自我与世界的同一。中国的庄子属于

8、前者,他甚至主张人无知无欲,化为木石,达到物化。这是一种蒙昧性的思想,它没有通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