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分层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ID:25519854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0

“分层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第1页
“分层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第2页
“分层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第3页
“分层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第4页
“分层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层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分层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摘要】: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学生分层次提高,进而达到班级学生的最优化组合。本文通过对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分层次”教学目进行表述,进而对“分层次”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关键词】:“分层次”课堂【摘要】: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学生分层次提高,进而达到班级学生的最优化组合。本文通过对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分层次”教学目进行表述,进而对“分层次”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关键词】:“分层次”课堂教学应用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同时拓广了知识面,启迪学生思维,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数学才能得以充分发展。那么如

2、何在教学中发挥教材特点,适应学生的差异,进行课堂创新教学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分层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供参考。一、实行课堂“分层次”教学目的按照新课标围绕“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优等生能吃饱,中等生吃好,后进生要求得了,达到班级整体优化”要求来开展“分层次”的教学活动。我们知道在实际生活中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不一样的,这也就在班级里出现了优秀生、中等生、和所谓的后进生。为此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贯彻“三个基本原则”,以达到教师的激励与学生的发展有机地结合。一是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原则。二是在

3、教学中,对学生要提出统一要求和目标。同时结合教材内容和对学生的了解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相对独立地得到发展。三是将数学知识进行弹性处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认识阶段。最终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梯级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共同进步,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二、实行“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备课要有“层次性”。备课时,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层次: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后进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中等

4、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优等学生“吃得饱”。例如,初二“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梯级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反复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广,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安排作业时,笔者将课外习题分为以课外习题集和教材B组习题为主的超基本题;以A组习题为主的基本题;以练习题和大部分A组习题为主的起码题,以此来分别满足全体学生课外作业的要求,把教材以及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全部落到实处。2.讲课的“层次性”。

5、“分层次”教学法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三个阶梯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梯级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梯级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一是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阶梯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中等生、后进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梯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优等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对此类学生进行课外定向启发发展)。二是在课堂练习能异于常规教学。对各个层面的学生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层次学生回答

6、相应层面的问题,又要激励低层面学生回答高层面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3、评估学生“分层级”。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级授课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而且经常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于是,我们采取如下考查方法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评估:一是在综合考察中对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80分,拓深题40分,其计分方法是:优等学生实得分=100分一扣分;中等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100/12

7、0;后进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二是在单元考察中采用题同评分标准不同。基础题对低组学生基分高,对高组学生的基分低:以部分知识拓广题补足优等生、中等生的基分满100分;允许后进学生做拓广题,作为升级的参考因素。在这两次考查中,考查成绩90分以上者为该组优秀学生。连同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作为学生升级的量化依据。4、激励学生由低等次跨越到高等次,实现全班同学的优化组合。学生分级达标后,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基础得到了巩固,部分学生跨梯条件日趋成熟;老师应在授课中有意识地创造跨越条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