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doc

妙趣横生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doc

ID:25533955

大小:53.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1-20

妙趣横生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doc_第1页
妙趣横生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doc_第2页
妙趣横生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doc_第3页
妙趣横生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doc_第4页
妙趣横生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妙趣横生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妙趣横生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第一节散文的萌芽一、殷墟卜辞殷墟卜辞可以说是先秦散文的萌芽,它在兽骨龟甲上简略地记录了殷商王朝的占卜言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言、记事文字,也是书面文学的萌芽。二、《尚书》《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它是上古历史文献集。《左传》等引《尚书》文字,分别称《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论衡·正说篇》)。《尚书》的真伪、聚散,极其复杂曲折。汉人传说先秦时《书》有100篇,其中《虞夏书》20篇,《商书》、《周书》各40篇,每篇有序,题孔子所编。《史

2、记·孔子世家》也说到孔子修《书》。但近代学者多以为《尚书》编定于战国时期。秦始皇焚书之后,《书》多残缺。今存《书序》,为《史记》所引,约出于战国儒生之手。汉初,《尚书》存29篇,为秦博士伏生所传,用汉时隶书抄写,被称为《今文尚书》。西汉前期,相传鲁恭王拆孔子故宅一段墙壁,发现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字体书写的,所以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孔安国读后献于皇家。因未列于学官,《古文尚书》未能流布。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颐献伪《古文尚书》及孔安国《尚书传》。这部《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出25篇,又从《今文尚书》中多

3、分出5篇,而当时今文本中的《秦誓》篇已佚,所以伪古文与今文合共58篇。唐太宗时,孔颖达奉诏撰《尚书正义》,就是用古今文真伪混合的本子。南宋朱熹以后,对其中真伪颇有疑议。明代梅鷟作《尚书考异》,清代阎若璩著《古文尚书疏证》等,才将《古文尚书》和孔安国《尚书传》乃属伪造的性质断实。《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据传闻而写成,不尽可靠。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就文学而言,《尚书

4、》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据《左传》等书记载,在《尚书》之前,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但这些书都没有传下来,《汉书·艺文志》已不见著录。叙先秦散文当从《尚书》始。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已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勃兴,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秦汉以后,各个朝代的制诰、诏令、章奏之文,都明显地受它的影响。刘勰《文心雕龙》在论述“诏策”、“檄移”、“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文体时,也都溯源到《尚书》。《尚书》中部分篇章有一定的文采,带有某些情态。如《盘庚》3篇,是盘庚动员

5、臣民迁殷的训词,语气坚定、果断,显示了盘庚的目光远大。比喻:用“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比喻煽动群众的“浮言”,用“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比喻群臣坐观国家的衰败,都比较形象。《尚书》在语言方面虽被后人认为“佶屈聱牙”(韩愈《进学解》),古奥难读,而实际上历代散文家都从中取得一定借鉴。历来注释和研究《尚书》的著作很多,有唐孔颖达的《尚书正义》,宋蔡沈的《书集传》,清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尚书正义》20卷,现存北京图书馆。近人曾运乾的《尚书正读》和牟庭的《同文尚书》等,也可供我们参考。三、《春秋》《春秋》是中国

6、历史上第一部编年史。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出现的《春秋》,是鲁国史官所整理修订的鲁国的编年史。它以记录鲁国的历史事件为主,同时兼及周王室和其他诸侯。孟子和司马迁都说是孔子所作,但《左传·昭公二年》记:晋大夫韩起聘鲁,“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这里的《鲁春秋》当为现今《春秋》之原本。这一年为公元前540年,孔子年仅十多岁,可能孔子对《春秋》做过删改和修订,《春秋》的原始作者可能是鲁国世代相承的史官。属于记事体。《春秋》的主要内容是记录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发生在鲁国和王朝及其他诸侯中的重大事件,其中有国

7、家重要的祭典、盟会,国君的嗣立、丧葬,各诸侯间的交往和互访,以及大量有关军事行动的记录。《春秋》记事,基本以某年、某月、某日于某地、某人发生某事的格式记写。记录是提纲式的,但条陈清晰,言简意赅。如隐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按照自然事件的顺序依次叙写,全书约一万六千五百余字。春秋笔法:由于孔子和《春秋》的密切关系,一般认为“《春秋》采善贬恶”(《史记·太史公自序》)是表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的,即反对诸侯兼并,反对篡位夺权、犯上作乱。而实际上这也是鲁国史官的思想主张。孔子不可能修改《春秋》的全部记事,他只是认为:“我欲载之空言,不如

8、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同上)这种“见之于行事”或称“属辞比事”的写法,就是春秋笔法。朱熹:“直书其事,善恶自见。”(朱彝尊《经义考》引朱熹)第二节历史散文一、《左传》(一)《左传》的作者《左传》的作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