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之诸子散文

先秦散文之诸子散文

ID:258394

大小:1.42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7-07-14

先秦散文之诸子散文_第1页
先秦散文之诸子散文_第2页
先秦散文之诸子散文_第3页
先秦散文之诸子散文_第4页
先秦散文之诸子散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秦散文之诸子散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老子先秦散文 之诸子散文学习要点:1、先秦散文的发展概况2、了解《曲则全》的义理。先秦散文发展概况诸子散文道家《老子》《庄子》儒家《论语》《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历史散文《尚书》(我国第一部散文集)《春秋》(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题史书)《战国策》(国别题)老 子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春秋后期楚国人,曾任“周守藏之史”,与孔子同时而年长于孔子,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作《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讲道图一、以“道”为核心。《老子》的哲学思想“道”在《老子》中出现了七十多次。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

2、物的本源,是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普遍原则和根本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章二十五)一、以“道”为核心。《老子》的哲学思想二、以辩证法思想为其思想的精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章七十八)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章五十八)一、以“道”为核心。二、以辩证法思想为其思想的精髓。《老子》的哲学思想三、“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和“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章二)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章四下八)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一、以“道”为核心。二、以辩证法

3、思想为其思想的精髓。三、“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和“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老子》的哲学思想四、独特的美学观。真正的美只能是自然本身,要通过”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办法体现。一、韵散结合的特殊文体。《老子》的艺术特色文句大体整齐,随文成韵,规则不一,与论语的纯散文体不同。谷神不死,是谓玄门。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章六)一、韵散结合的特殊文体。《老子》的艺术特色二、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比喻蕴涵深刻哲理,不同于一般的简单比喻。天之道,其犹张弓欤?(章七十七)天地之间,其犹橐籥(古代风箱)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章五)一、韵散结合的特殊文体。二、善于运用具体形

4、象表现抽象哲理。《老子》的艺术特色三、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章六十四)曲则全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本段所论,乃贯彻其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人生原则;认为只有自处于曲,枉,洼,敝,乃能全,直,盈,新;所求须少,而后乃得,若求之过多,则必迷乱。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本段旨在说明,只有不自以为是,不自以为明,才能认识清楚,判断正确,有所长进。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也哉?诚全而归之。古人所传的“曲则全”者,并非虚

5、言。确实能以此行之,就可以使天下归附。进一步强调了“曲则全”的实践意义。问:通过课文讲解,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曲则全》的主要思想主旨在宣扬老子谦退不争反而有益的处世哲学,实是一种委曲求全、以退为进的政治策略。1、文字简约而义蕴深厚,警句迭出。2、文句骈散交错,委婉有致。行文特征课外阅读提示1、结合所学文章,了解先秦时期形成百家争鸣的历史状况,进一步理解先秦散文的历史和现实意义。2、儒家与道家同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泛读一些儒家文化的主要作品,体会儒与道的思想精华。一、填空题1、先秦时期,我国散文可分为___散文和___散文两大类。2、老子为我国_______学派的

6、创始人。二、简述题1、《曲则全》一文的主旨是什么?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加以分析。2、《曲则全》一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其效果如何?本课结束,谢谢!返回目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