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非理性认知与抑郁心理研究论文

大学生非理性认知与抑郁心理研究论文

ID:25539970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0

大学生非理性认知与抑郁心理研究论文_第1页
大学生非理性认知与抑郁心理研究论文_第2页
大学生非理性认知与抑郁心理研究论文_第3页
大学生非理性认知与抑郁心理研究论文_第4页
大学生非理性认知与抑郁心理研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非理性认知与抑郁心理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非理性认知与抑郁心理研究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抑郁心理非理性认知1引言现代健康观念认为,健康不仅包括生理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身心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人才成长、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基本保证。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上是比较好的,他们朝气蓬勃、富于理想,情感丰富、乐于交往,积极向上、热衷于探索人生的真谛,这是主要的方面。但也有不容乐观、令人担忧的一面[1]。由于高校校园内特殊的竞争环境以及学习压力、未来就业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心理负荷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因而他们的心理健

2、康方面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就在所难免,其中抑郁症就是经常发生的一种。据北京卫生部统计调查,在大学生中为数不少的人具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个别严重的甚至有自杀倾向[2]。为此,我们就引起大学生中抑郁情绪的非理性认知以及针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一些探讨.freelson)等人提出了抑郁情绪的社会认知理论模型。这些理论的提出对抑郁情绪的病因学研究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人们以此为依据,试图找到容易产生抑郁情绪的社会因素及认知倾向性因素。其中非理性认知因素主要有消极的归因方式、对事件的原因、结果及自

3、我作消极的推论、消极的自我概念、抑郁性的认知偏差等。安波拉姆森提出,与抑郁情绪的发生发展关系最密切的社会因素主要涉及两方面:自我成就和人际关系,这两方面的社会因素与非理性的认知相结合,就会产生抑郁情绪。非理性认知在大学生中是很普遍的,它影响人的行为,常常会给人带来情绪困扰,引发心理障碍。陈树林、郑全全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社会因素、认知因素与抑郁情绪三者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抑郁情绪者有更多的消极的生活体验及消极的自我概念(对自己持否定的评价),而且,他们比非抑郁情绪者有更多的非理性的认知

4、,即在遇到与人际关系和自我成就有关的问题时,常常采用非理性的认知方式,看待问题偏激而又消极;另外,非抑郁情绪者较抑郁情绪者往往有更多的理性的认知[3]。3大学生常见非理性认知当今大学生抑郁心理倾向的产生,与大学生非理性的认知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以及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案例,总结出大学生常见的非理性认知主要有不合理的自我评价、绝对化思维方式、“应该论”和消极的归因风格四种。3.1不合理的自我评价许多研究发现,心理健康水平低下的个体对自我有着不合理的认知与评价[4]。艾利斯以及贝克

5、的相关研究也表明,抑郁症患者对自我有着不合理的认知。钟慧、黄希庭运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对699名初中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初中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其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即初中生对自我越满意,其心理症状就越少,心理健康状况就越高。这也证实了以往研究,悦纳自我是心理健康的基础[5]。姚信做了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总体自我概念及各个维度的成份自我概念都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不同自我概念水平大学生之间的心理健

6、康水平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自我概念较为积极的大学生,其心理症状表现都要比自我概念较为消极的大学生要低,说明总体的自我概念及各个维度的成份自我概念可以很好地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6]。王纯对大学生的无望感自尊理论在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抑郁与自尊相关显著,不同自尊水平大学生之间的抑郁有显著差异,低自尊大学生的抑郁和归因方式的关系明显。3.2消极归因风格自从Abramson等人根据社会心理学中习得性无助理论而提出抑郁的无助理论以来,很多心理学家对归因风格和抑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7]。既往的研究

7、显示,如果一个人倾向于把生活中的负性事件的原因归结为内在的、稳定的、整体的,则有较大的可能出现抑郁症状[8]。李占江、邱炳武、王极盛的研究结果也显示,青少年对负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做出稳定的和整体的消极归因会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抑郁。同时,在焦虑和强迫方面也得出同样的结果。由此提示,对负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作出稳定和整体的消极归因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较低[9]。另外,根据马丁·塞利格曼关于习得性无助的研究结果。有着悲观解释模式的人往往对不利事件做内部的、稳定的和一般的解释时,产生的后果就是人很被动,没有成就感,

8、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有抑郁的征兆。故有人提倡乐观的归因方式,它对个体不良情绪的调整和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澳大利亚的一项“乐观教育项目”中为学生提供的认知技能训练之一就是掌握乐观的归因方式,追踪调查表明控制组的学生抑郁症状减轻。说明乐观的归因方式可以有效调整悲观的情绪[10]。3.3绝对化思维方式埃里斯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日常生活中通常会导致情绪困扰、甚至抑郁等神经症的11种主要的不合理信念,后来又有许多心理学家提出非理性信念的多种分类。美国心理学家威斯勒(E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