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缪尔逊:从矛盾中看美国的发展历程

萨缪尔逊:从矛盾中看美国的发展历程

ID:25541935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1

萨缪尔逊:从矛盾中看美国的发展历程_第1页
萨缪尔逊:从矛盾中看美国的发展历程_第2页
萨缪尔逊:从矛盾中看美国的发展历程_第3页
萨缪尔逊:从矛盾中看美国的发展历程_第4页
资源描述:

《萨缪尔逊:从矛盾中看美国的发展历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萨缪尔逊:从矛盾中看美国的发展历程

2、第1 美国史上,显而易见的矛盾多不胜数,但很少像以下这个矛盾如此明显:美国人既崇尚物质主义,同时又注重精神生活,后者主要指的是宗教信仰。  美国史上,显而易见的矛盾多不胜数,但很少像以下这个矛盾如此明显:美国人既崇尚物质主义,同时又注重精神生活,后者主要指的是宗教信仰。最近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六成一美国人表示宗教在他们生活中“非常重要”。  显然,展开史上最大规模购买热潮的也是美国人。1995年至1999年间,美国人买下的东西包括7700万辆汽车及轻型货车、近800万间新屋、5700万台个人电脑和6400万部流动。  这种矛盾是美国文化

3、一大特点。大众对股市的狂热已接近着魔的地步,但部分超级暴发户虽然腰缠万贯,却不得安宁,治疗师高尔德巴特称这种精神状态为“暴富综合症”,特点是“极度内疚”和“身份困惑”。至于一般美国人,他们认为美国最大的问题关乎道德方面。根据一项1999年的调查指出,人们最关注的四个问题是:罪案、民选官员违法、滥用药物及家庭破裂。  习以为常吧!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福格尔在新著《平等主义的第四次大觉醒与未来》中指出,在美国史上,道德与经济的冲突一再出现。他说,该现象有规律的周期。不断变化的科技和经济环境与道德标准互相抵触,引起精神危机、社会改革和政治动荡。人们力图把道德框架套在新的经济

4、环境上。福格尔指出这四次觉醒大概始于1730年、1800年、1890年和1960年的宗教“觉醒”,这类“觉醒”最终影响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政治。  福格尔认为,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从而驱使人们重新估量道德标准。他指出,1810年以前,从欧洲到美国的水路航程漫长(30天)、危险(1020%的旅客最终丧生)及所费不菲(费用相当于一名工人的全年薪水)。到1860年,这个航程已缩短至7天,所需费用与涉及的危险剧减9成。旅程变得更便宜、更安全,因而鼓励移民,以致城市冒起,产生危机感。  福格尔在书中指出:“在人们眼中,费城、纽约及波士顿对社会秩序构成威协,因为它们是疾病、罪案、

5、暴力和道德堕落的温床。”他相信,19世纪初的宗教觉醒强调“任何人都可通过…同罪恶斗争,得到上帝拯救灵魂的恩典”并非偶然。19世纪出现的无数政治目标,有两项是普及教育和禁酒。1846年至1855年间,13个州通过禁酒条例,但大部分条例很快便被废除。  到19世纪90年代,人们对个人罪恶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社会罪恶。再一次,科技使公众对道德标准下降及对政治极度不满。工业化和城市化当时已令美国出现剧变,人们面对失业、压迫的工作环境及住在城市的贫民窟,苦不堪言。这一切引致美国第三次大觉醒,期间出现的政治议题,最终催生现代的福利社会,也就是有保护童工法例以至收入再分配的社会。  当

6、然,福格尔的说法太武断。力图废除奴隶制度的运动属于第二次觉醒,与科技毫无关系。而且福格尔也承认,自从30年代便蓬勃发展的福利社会,其改革主义者的推动力已很快不再源于宗教信仰。不过,他的基本见解依然为人接受,就是人们总是设法消除宗教信仰、道德观与每个新经济秩序之间的矛盾。  福格尔认为,这个年代人们精神极度紧张,是社会富裕的结果。今天,除了最穷的人外,所有人都比100年前最富有的人活得更好。1890年时,美国最有钱的一成人收入在今天的贫穷线以上。如今空间时间大增,原因是人们比以前长寿,可以退休,同时工作没有往日费力。1880年时,工人平均每天干活11小时,一周六天工作。然

7、而,物质生活虽然不断改善,却不代表人们可以得到满足,或者社会祸害可以根除。福格尔坚信,今天最严重的社会不平等属于精神方面,而非经济上。人的一些重要素质包括自律、目标感及社会感。可是,我们无法从市场上获得这些素质,政府计划也不大可能助我们得到这些素质。这些素质主要靠家庭培养。  福格尔认为,有信仰宗教的右派人士开始强调道德问题之日,便是美国第四次觉醒展开的时候。仅两周前,总统克林顿欣然指出,社会统计数字显示,与父母一起进餐的青少年与没有这样做的年轻人相比,吸烟、喝酒、卷入暴力事件、自杀和吸毒的机会低许多。这意味富裕的生活令自由复杂化。随着生活改善,我们愈来愈自由,生活富裕

8、也就令人产生焦虑。如果理智运用自由,更自由诚为好事,但我们往往自作自受。(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