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预算法的改革意义

浅析新预算法的改革意义

ID:25549482

大小:63.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1

浅析新预算法的改革意义_第1页
浅析新预算法的改革意义_第2页
浅析新预算法的改革意义_第3页
浅析新预算法的改革意义_第4页
浅析新预算法的改革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新预算法的改革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新预算法的改革意义十二届全W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屮平人民共和W预算法〉的决定》,丼重新颁布修订后的预算法,决定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预算法全而贯彻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财税体制改革总体要求,以及近年来财政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引领方向,在预算管理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预算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是财政领域的基本法律制度。新预算法的出台是国家法律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更是财政制度建设其宥

2、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预算法修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原预算法自1995年施行以来,对于规范预算管理,推进依法理财,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耍作用。随着我U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原预算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耍求,主耍是对预算N容的完整性、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规范性、预算监督的严肃性和预算活动的公开性等重大问题缺乏明确而严格的规定。此外,近年来在推进部门预算、国厍集中收付、收支W条线、政府收支分类和预算公开等改革方

3、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也需耍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党的十八届三屮全会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强调财政是鬧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耍支柱,提出耍完善立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预算是财政的核心,现代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因此,修改预算法,是规范预算行为,推进预算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迫切需要,是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必然耍求,是依法治W、提高W家治理能力的重耍保障。二、新预算法的重大突破我国财政改革秉承公共财政的理念。在财政功能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的作用不“越位”、不“缺位

4、”。在预算管理上,力争做到预算完整,公开透明,科学有序,执行有效,纪律严明。新预算法反映了上述现代预算管理的基本耍素,是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耍组成部分。1.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健全透明预算制度。近年来,随着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U已经取消了预算外资金,所宥财政收支全部纳入政府预算,接受人大审斉监督。这一实践符合现代预算完整性的要求,体现Y建立全u径预算的改革方向。冈此,新预算法删除了有关预算外资金的内容,并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预算钮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W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同时

5、对四木预算功能定位、编制原则及相互关系做出规范。公开透明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建设阳光政府、责任政府的需要。近年来在推进预决算公开方面做Y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巩固和扩大这一改革成果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新预算法增加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外,经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盾20口内由政府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并对本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安排、执行情况以及举借债务的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各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应当在木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后20H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并

6、对其中的机关运行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岀说明。1.改进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f•衡机制。原预算法规定预算审杳的重点是收支平衡,同时要求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完成上缴任务。于是在客观上带来预算执行“顺周期”问题,容易导致收入征收部门在经济增长放缓吋,为完成仔务收“过头税”,造成经济“雪上加霜”;而在经济过热时,为不抬高基数搞“藏富于民”,该收不收,造成经济“热上加热”。这既不利于依法征税,也会影响政府“逆周期”调控政策效果。根据十八届三屮全会关于“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耍求,新预算法增加

7、规定,各级人人预算审查的蜇点是:预算安排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收支政策是否可行;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口的预算安排是否适当;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性支出预算是否规范、适当等内容。为确保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新预算法耍求各级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极,与财政政策相衔接;各级政府不得向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下达收入指标。2.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控债务风险。原预算法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但实际上,地方政府出于发展需耍,采取多种方式融资,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地

8、方政府债务。这些债务多数未纳入预算管理,脱离中央和同级人大监督,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为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按照疏堵结合、“开前门、堵后门、筑围墙”的改革思路,新预算法增加了允许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规定,同时从五个方而做出限制性规定:一是限制主体,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