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国战略视野下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嬗变

关于强国战略视野下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嬗变

ID:25583545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1

关于强国战略视野下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嬗变_第1页
关于强国战略视野下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嬗变_第2页
关于强国战略视野下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嬗变_第3页
关于强国战略视野下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嬗变_第4页
关于强国战略视野下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嬗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强国战略视野下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嬗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强国战略视野下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嬗变  【论文摘要】在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初期,我国学者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深受功能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相关研究从内涵价值和外延功能两个维度形成了院校层面的多元符合性高等教育质量观。在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在后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高等教育质量观从学派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从注重学科视角的不同演变为注重院校层次的分别,从独立的质量观发展为系统联系的质量观,从符合型质量观转变为创新型质量观。  【论文关键词】质量;高教强国;高等教育

2、;符合型;创新型;层次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提出,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从注重规模数量向注重结构质量的战略转折。在高教强国的视野下,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正在发生着重大的转变。  一、从精英到大众:学者层面的多元符合型高等教育质量观  质量在教育领域是一个复杂多维、不断发展的重要概念。高等教育质量是一种兼有主观性和客观性的价值存在,是通过作为价值判断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或质量标准表现出来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人们对于“什么是高等教育质量”以及高等教育质量“应当

3、是什么样的?”和“现实是怎么样的?”这两个基本问题的回答。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受到结构功能主义思潮的深刻影响,从精英到大众的发展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在学者层面、院校层面上形成了多元性、学科性、符合性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专门研究还不多见。在我国高等教育90年代中期实施成本分担以后,对于高等教育市场化是否将降低高等教育质量的担忧引发了高等教育界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外延和价值观的大讨论:安心(1997)在其《高等教育质量的界定初探

4、》一文中将国内外学者专著对质量的内涵区分为:  “不可知论、产品质量观、达成度观、替代观、价值哲学观、外适应观、绩效观、内适应观、准备观”等八种,她认为教育领域的质量观是一种达成度观。在此基础上,她将高等教育质量界定为:“高等教育满足现在和未来特性的总和。”她的质量观是在总结国内外  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速与经济发展始终保持一致,且略快于经济的发展;尤其在最近的10年,我国经济增长和高等教育发展均保持了对美国的高速追赶,我国高等教育外延式与内涵式混合发展的初步成效已经显现。在我国高等教

5、育规模快速追赶欧美高等教育强国的基础上,下一阶段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主要任务则是进行新一轮深化内涵式发展,即在基本维持现有高等教育规模的前提下,努力提高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劳动者和拔尖创新人才,形成对以美国为首的高等教育强国在更深层面上的追,赶——这不仅是院校和学者层面的观点,更将体现出我国国家层面的意志。  (二)按照定位的不同,高等教育质量观是多层面和各有侧重的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离不开各类型、各层次高等教育的大提高、大繁荣,这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又

6、一重要特征。韩映雄(2003)曾在其博士论文中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了专门研究。他认为新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构建原则至少包涵“多元、发展”两大要素,而构建工作的前提是对我国高校进行标准化分类,并明确界定不同层次、类型高校的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和标准。潘黎、刘元芳、霍尔斯特·赫磊(2008)对德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历程中高等教育机构分层分类的特征和经验进行了总结,他们得出的结论认为:稳定而多层的高等教育系统和理性而充分的就业市场机制是建设和繁荣各级高等教育的关键和前提。周远清(2009)在2009年2月11

7、日“全国优质民办高校建设研讨会”上强调:在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下,各级各类教育和教育实施机构都应具有特定的质量和特色;而…高教强国工程’应该是做强整体高等教育的工程,要做强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工程”…。  强国战略视角下的多层次高等教育质量观认为,高等教育强国的“强”主要表现在:有一大批师资和人才培养质量过硬、具有显著吸引力的高水平大学;有一批办学特色鲜明、质量多元而又富有创新活力的地方院校;还有一批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注重应用服务的应用型本专科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武书连关于高校分类划分方法,

8、与之对应三个层面的质量观分别为:  第一,我国高水平大学(研究型大学和大部分研究教学型大学)的质量观内核在于“引领”。在2009年杭州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的大会上,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指出:高等教育强国必然要求我们的一流大学具有引领社会的职能,这种职能具有创新性和主动性;这种主动创新的“引领”职能是我国吸引一流学者和一流留学生的重要前提条件,是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在我国,高水平大学一般都具有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特征,按照分类标准,我国的大部分研究型大学和部分的研究教学型大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