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美

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美

ID:25615486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1

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美_第1页
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美_第2页
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美_第3页
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美_第4页
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美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美 摘要:中国水墨画的灵魂就是其意境,对意境的渲染是水墨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本文从意境的起源和发展,水墨画意境的内涵及其表现来探讨欣赏水墨画中的意境美,以及画家如何让实现对水墨画意境的营造,从而能引发观赏者无限的审美想象空间。  关键词:水墨画;意境美  中国水墨画中的意境是指在水墨绘画作品中,画家在描绘事物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一种艺术感染力,它所呈现出.L.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能使观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开拓韵味无穷的审美想象空间。  一

2、、意境的起源与发展  意境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王昌龄的《诗格》,其中称:诗有三境,提出了意境、物境、情境三境说:继而中唐诗僧皎然在《诗式》中提出了境这个美学范畴;刘禹锡对境的美学范畴做了最明确的规定:唐末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列举出了二十四种意境;明代朱承爵在《存余堂诗话》中则进一步明确地使用了这一概念,他说: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声音之外,乃得真味。王国维总结了前人成就,结合西方美学的观念建立比较系统的意境说,他在《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已,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

3、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意境是中国古代画论的中心范畴,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叶朗认为,从逻辑的角度来看,意境说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历史的角度看,意境学说的发展又构成了中国古典美学史的一条重要线索。从古至今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意境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意境也由一种审美范畴提升至美学精神。  二、水墨画意境的内涵  意境不仅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它还是画家创作的原则,更是观赏者的欣赏原则。在水墨画中,塑造意境的不是普通的形象,而是富有生命力和感情的

4、形象,它不是满足于对有限的客观事物的外在形式临摹,而是画家在有限的空间之中去表现无限的感情,塑造出意外之意象外之象,因此,意境能体现出主体与客体、虚与实、动与静、情与景等诸方面高度的完美统一,从而能引发观赏者无限的审美想象。  意境是中国水墨画体系的精髓,凝聚着中国水墨画艺术的根本精神,是绘画作品追求的最高境界。李可染说过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萃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中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就叫做意境。郭熙说:千里之山,不能尽奇

5、,万里之水,岂能尽秀一概画之,版图何异?由此看出,有意境的水墨画要剪取客观事物中的精华,而决非像图经一样罗列排序,不能仅仅成为自然的模仿,而应表现出作者感情与思想。清代石涛说:夫面者,从于心者也。在水墨画中,精神的渗透才是最为关键的。因此,画家追求的意境,就是追求一种情景交融华物的艺术境界。没有景,情感就不能从主体转为客体表现,因为景物是有形的,而情感是无形的,以情入景、以景载情,就能以形写神,传达出水墨画的精髓。  因此,水墨画中的意境的关键就在于作者不是对景物进行匠气的铺陈、描摹,它不求完全再现,而

6、应该如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给予观赏者无限的遐想空间。  三、水墨画中意境美的体现  水墨画中的意境美,是由画家在水墨画创作的审美意识上具备的两个条件所组成:一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一是主观精神的表现,二者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水墨画的意境美体现在诗画同源  清代美学家叶燮说:画者形也,形依情则深;诗者情也,情附形则显。苏轼也强调诗与画在创造审美意象方面的共同要求,他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他在评价王维的的画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点出了画的意境

7、,道出了中国水墨画写意的艺术观和意境构造的艺术方法,诗画互补,使得意境更加深远。  (二)水墨画的意境美体现在不似之似  中国水墨画讲究神似,苏东坡曾题诗: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清代石涛题诗亦有: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之似当下拜。中国水墨画不仅有形,而且还有神,不应该单纯的追求形似或神似,而应该两者结合,以形似为前提,神似为目的,不似是手段,目的在于似,才能达到形神兼备,才是有意境美的水墨作品。  (三)水墨画的意境美体现在形象人格化  水墨画艺术

8、作品的意境都是与作者的情感.L.相交融的,即是作者想象改造和感情浸润的记忆表远,也是中国水墨画的精髓之所在。在古代文人的水墨画中,往往把所画的对象人格化,这样做更提高了作品的审美意境。例如,以梅兰竹菊象征人们的崇高品格,它首先是作者自己的品格替身,或冲寒先发,或幽谷自香,或冷艳傲霜,或劲傲冰霜,人们从自身的生活感悟中,发现了这些坚强刚毅的品格,从审美意义上来说,它不但已经超出现实美的范畴,而且也超出艺术美的范畴,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从而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